[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车载动力电池性能评价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36713.8 | 申请日: | 2013-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8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李丹;邵之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周烽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车载 动力电池 性能 评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车载动力电池综合性能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领域,有很多关于电池性能测试的标准,但是大多数测试标准均为针对电池的通过性测试,而且业界对电池实际使用性能的评估尚没有公认的方法。在电动汽车厂商与电力供应商进行电池选用的实际过程中,若不对电池进行使用性能的评估,往往无法判断电池的实际使用价值,造成购买的电池性价比低。而且,作为电动汽车唯一的动力源,电池的价格不菲,所以企业若不善于选用合适的电池,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在电池完成通过性测试的条件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车载动力电池综合性能评价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电动汽车车载动力电池综合性能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从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电池中分别抽取数组成组电池;
(2)选取电动汽车运行工况情境数据;
(3)对这抽取的电池组执行所抽取的工况;
(4)获得当前电池组的续驶里程数据;
(5)若所有厂家电池样本测试完毕,进入第6步,否则返回至第1步;
(6)整合测试中的所有结果数据,构建层次结构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通过以下子步骤来实现:
(6.1)确定目标、准则层因子数量k个,方案层数量m个,其中k,m≥1;
(6.2)基于目标层,对准则层因子进行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基于准则层,对方案层中因子进行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
(6.3)针对各判断矩阵,计算单准则下的权重向量;
(6.4)进行单准则下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若检验不通过,返回执行第6.2步;
(6.5)计算方案层因子对总目标的权重;
(6.6)进行总体一致性检验,若不通过,返回执行第6.2步;
(6.7)确定综合性能评分最优的电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可以按需增加需要考虑的评价因素与评价层,保证电池性能评价的全面性;
2、本发明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可以提供具体的影响结果,为电池综合性能评估提供定量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某电池综合性能评价方案流程实例图;
图2某电池综合性能评价方案层次结构模型示意图;
图3某电池综合性能评价方案数据打分实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电动汽车车载动力电池综合性能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从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电池中分别抽取数组成组电池;
2、选取电动汽车运行工况情境数据;
3、对这抽取的电池组执行所抽取的工况;
4、获得当前电池组的续驶里程数据;
5、若所有厂家电池样本测试完毕,进入第6步,否则返回至第1步;
6、整合测试中的所有结果数据,构建层次结构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所述步骤1中,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电池样本应具有一定的数量,电池样本的种类为电动汽车适用的任何类型,包含但不局限于以下几类: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抽样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每次抽取电池箱的数量取决于抽取的数量能否成组完成单次工况执行条件。
所述步骤2中,电动汽车运行工况情境数据为电动汽车实际在特定情境下运行时得到的有效数据;
其中,特定情境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几类:早高峰市区道路工况情境、晚高峰市区道路工况情境、一般时段市区道路情境、高架路情境、市郊快速路情境、高速路情境、开启热空调的一般时段市区道路情境、开启冷空调的一般时段市区道路情境。
其中,有效数据包含电动汽车在实际特定情境中行驶时采集到的电池组总电流数据、电池单体电压数据、电动汽车速度数据、电池温度数据。
所述步骤3中,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电池组均执行步骤2中选取的工况,测试环境温度保持相同。
所述步骤4中,采用选定情境下的电池组总电流数据进行电池组测试,设置单体电压下限作为放电截止条件,计算放电运行时间,查电动汽车速度数据表计算所选用的电池组在该选定情境下的续驶里程。
所述步骤5中,所有厂家及批次的电池完成了步骤2中所述所有情境的抽样测试,则结束测试,否则进入下一循环,重新抽取数组电池后选取设定的选定情境进行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67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