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用线对线连接器、电缆用线对线连接器组件及设置有线对线连接器的电缆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33307.6 | 申请日: | 2013-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668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周啸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02 | 分类号: | H02G1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脱颖律师事务所 31259 | 代理人: | 脱颖;李强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接管 对线 通孔 连接器 端子隔离 电缆 法兰 贯穿 连接器组件 电缆穿过 电缆组件 多根电缆 外壳端部 法兰沿 外壳轴 管腔 轴向 延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用线对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允许电缆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外壳轴向贯穿所述外壳;转接管,所述转接管具有自一端起延伸贯穿至另一端的管腔;所述转接管上设置有法兰;所述法兰设置在转接管上且突出于转接管;端子隔离套,所述端子隔离套具有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转接管一端插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法兰大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法兰沿轴向抵靠在所述外壳端部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之外;所述转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端子隔离套连接。本发明中的电缆用线对线连接器,可以实现线对线的快速拆分连接,以方便地将两根或多根电缆连接在一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用线对线连接器、电缆用线对线连接器组件及设置有线对线连接器的电缆组件。
背景技术
高电压大电流通常使用电缆传输。电缆通常包括用于输电的内导体和用于屏蔽的外导体。外导体与内导体之间设置有绝缘体。在外导体之外还设置有绝缘外壳。现有技术中的用电设备中,由于电源距离用电设备较近,通常使用一根电缆即可。电缆端部设置有连接结构,以便于将电缆与用电设备连接。相应地,用电设备也会设置对配的结构与电缆的连接结构连接。随着电动汽车的不断研发、发展,电动汽车的功能越来越丰富,而且人们对电动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用电设备与电源的距离需要增大,而且各种不同的汽车中,用电设备与电源的距离不相同。由于没有线对线的连接器,只能针对每种车型生产一种长度的电缆且设计连接结构,不仅使用时灵活性差,而且生产不方便、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合线对线连接的电缆用线对线连接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电缆用线对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允许电缆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外壳轴向贯穿所述外壳;
转接管,所述转接管具有自一端起延伸贯穿至另一端的管腔;所述转接管上设置有法兰;所述法兰设置在转接管上且突出于转接管;
端子隔离套,所述端子隔离套具有贯穿的第二通孔;
所述转接管一端插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法兰大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法兰沿轴向抵靠在所述外壳端部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之外;所述转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端子隔离套连接。
优选地是,所述端子隔离套外壁设置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突出于所述端子隔离套的外壁,且突出于所述转接管的管腔;所述端子隔离套端部插接于或螺纹安装于所述管腔内;所述第一台阶沿轴向抵靠在所述转接管端部。
优选地是,所述第二通孔内壁设置有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突出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壁。
优选地是,所述端子隔离套未与转接管连接的一端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数目为一个或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通槽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而在所述端子隔离套端部形成多个第一弹片。
优选地是,所述第二通孔内壁设置有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突出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壁;所述第二台阶设置于所述第一弹片上。
优选地是,还包括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至少一端安装于所述端子隔离套的第二通孔内。
优选地是,所述连接端子的外壁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通孔内壁设置有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突出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壁;所述第二台阶嵌入所述凹槽内。
优选地是,所述连接端子为公端子;所述公端子的一端位于所述端子隔离套以外,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
优选地是,所述连接端子为母端子,所述母端子设置有与公端子对配的容腔;所述母端子全部位于所述端子隔离套的第二通孔内;所述母端子外壁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通孔内壁设置有突出于第二通孔内壁的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嵌入所述卡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33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对准接触孔刻蚀工艺方法
- 下一篇:远程授权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