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氧化铁镍基合金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31988.2 | 申请日: | 2013-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8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鲁金涛;谷月峰;范长信;赵新宝;严靖博;尹宏飞;杨珍;党莹樱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9/05 | 分类号: | C22C19/05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蔡和平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铁 合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金,特别涉及一种低成本、抗氧化性能优异的抗氧化铁镍基合金。
背景技术
发展高蒸汽参数(温度和压力)锅炉是提高火力发电机组效率最有效的途径。美国、欧盟和日本于上世纪末先后启动了相应的高参数先进超超临界发电(A-USC)技术国家研发项目,发展蒸汽参数为700℃/35MPa及以上级A-USC发电技术,我国2020年中长远规划也已把600MW及以上级A-USC火力发电机组列入重点开发项目,并于2010年7月23日启动“国家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创新联盟”,开展独立自主的700℃级A-USC发电技术攻关。能否开发出具有上述性能的过热器管材料,是实现700℃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的关键技术和瓶颈之一。
一些Ni基合金如Inconel740H和Haynes230等可以提供700℃级A-USC锅炉高温部件所需的持久强度,抗蚀性和结构稳定性也满足要求。但这些合金很难加工、焊接性能差、价格昂贵。另一类候选材料是Ni-Fe基高温合金如GH2984、HR6W等,这类候选合金便于加工、价格便宜,但热强度低,组织稳定性和抗蚀性较差。
Cr是提高合金抗氧化性能的重要手段。阿贡国家实验室的腐蚀模拟平台研究了大量马氏体、奥氏体耐热钢(Cr含量从9-25wt.%)在650℃烟气侧的腐蚀行为,研究表明,耐热钢随着Cr含量的增加,耐腐蚀性能增强。当Ni-Fe基合金中Fe含量增加时,所需抗蚀Cr含量会增加。但合金中Cr含量的增加将导致Ni-Fe基合金的组织稳定性变差,从而导致力学性能的劣化。如在Ni-Cr-Al-Fe合金体系中,当Fe含量为10wt.%时,γ/γ′双相区随Cr含量的增加而缩小,当Cr含量达22wt.%时,γ/γ′双相区消失。另外,在高Fe(>30wt.%)的Ni-Fe合金系中,当Cr含量大于20wt.%会有α-Cr相析出。因此,高Cr含量虽然可以使Ni-Fe基合金满足所需抗氧化能力,却很难满足所需长期组织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要求。
合金中Al是形成γ′相强化的重要组分,但过高的Al含量降低了合金的热加工性能与焊接性能。与之相矛盾的是,合金中较高的Al含量对提高合金抗腐蚀性能有积极作用,Al2O3膜具有最佳的抗腐蚀性能。尤其当合金中同时含有Cr和Al时,两者的协同作用使合金抗腐蚀效果的改善会更明显。同时,少量Si也能在Cr2O3膜层与基体间形成区域SiO2,阻碍基体中Cr离子向外扩散,从而提高合金抗氧化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在保证合金高温力学性能的同时,又能提高其抗高温氧化性的抗氧化铁镍基合金。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按质量份数包括:20-25%的Cr、25-30%的Fe、0.5-2.5%的Al、0.01-0.08%的Si、1-2.5%的Ti、1-2%的Nb、0-1%的Mo、0-1%的W、0-1%的Mn、小于0.1%的C、其余为Ni。
所述的Al含量为0.8-1.5%。
所述的Cr含量为22-25%。
本发明充分考虑了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合金中的Cr含量为20%-25%,同时为了保证合金在850℃以内高温环境中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合金中复合添加了0.5-2.5%的Al以及0.01-0.08%的Si。Al2O3和SiO2产物有助于阻止氧化过程中的元素扩散,
为提高合金的高温强度,合金中添加W和Mo作为固溶强化元素。但Mo的含量应适宜,避免出现灾害性的氧化。合金中还添加了一定量的Ti、Al和Nb作为析出相强化元素。
为降低合金成本,合金中添加25-30%Fe。同时,合金中不含Co元素。
合金中的C会与Cr、Ti、W等形成碳化物,降低合金的抗氧化性能,因此本发明涉及的合金中C含量小于0.1%。
定义抗氧化合金元素含量参数P,P=-0.07Cr-1.31Al-1.45Si+0.30Fe-3.32%(元素为其质量分数),其中P的取值范围为0.5×10-2≤P≤3.2×10-2。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合金在750℃,800℃,850℃氧化100h后的抛物线速率常数;
图2为实施例3的合金在750℃氧化100h后的形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19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