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催化气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29779.4 | 申请日: | 2013-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8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王会芳;金亚丹;裴增楷;毕继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00 | 分类号: | C10J3/00;C10J3/58;C10J3/7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065001 河北省廊坊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 气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催化气化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煤催化气化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总的能源特征是“富煤、少油、缺气”,把煤转化成化石能源中最优质的燃料—甲烷,是适合我国国情、清洁环保、并确保能源安全的一条捷径。
相对于传统煤气化技术,煤催化气化技术显著降低了气化温度,加快了气化速率。煤催化气化是采用在煤中添加合适的催化剂,使气化、变换、甲烷化三种反应在同一反应炉内发生耦合,因而大幅提高了系统能效并降低了后续变换及甲烷化装置的投资。碱金属、碱土金属以及过渡金属都对煤水蒸气气化有催化作用,其中碱金属尤其是K2CO3的催化效果最好,应用也最广泛。虽然K具有良好的煤气化、变换以及甲烷化催化性能,但是K因流动性好容易流失,易造成设备腐蚀;此外,K易与煤中矿物质结合生成硅铝酸盐从而导致催化剂失活,催化性能不稳定;同时硅铝酸盐难溶于水,增加了K的回收难度和经济成本。
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具有优异催化气化性能并且稳定性好,不易失活,方便回收的催化剂。
另一反面,煤作为一种组分、结构高度复杂的含碳固体,为达到更高效的催化性能,需要解决催化剂如何实现在煤结构上的有效、均匀分布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煤气化方法,同步实现催化剂的制备与煤的预处理,简化了工艺过程,且所提供的Ca-K-Na三元催化剂活性组分具有高的气化和甲烷化活性,稳定性好不易失活,便于回收。
所述煤催化气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含Ca化合物、含K化合物、含Na化合物、原煤和水加入至反应器中,在压力为0.1-1.0MPa,温度为50-180℃的条件下混合0.1-2.0h,同步实现Ca基催化剂的制备和煤的预处理;
(2)将步骤(1)的产物进行气化。
所述含Ca化合物的量按CaO计为2.0-15.0wt%,所述含K化合物的量按K2CO3计为0.2-8.0wt%,所述含Na化合物的量按Na2CO3计为0.03-1.2wt%,各化合物的量皆以原煤质量为基准。
优选地,所述含Ca化合物的量按CaO计为4.0-10.0wt%,所述含K化合物的量按K2CO3计为1.0-5.0wt%,所述含Na化合物的量按Na2CO3计为0.07-0.8wt%,各化合物的量皆以原煤质量为基准。
优选地,所述混合在0.2-0.5MPa,80-120℃的条件下进行0.2-1.0h。
优选地,所述水与原煤的质量比为0.8-3.0。
优选地,步骤(1)在搅拌状态下进行。
优选地,步骤(1)中的含Ca化合物、含K化合物、含Na化合物加入反应器中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原煤和水。
优选地,所述步骤(1)的产物直接进行气化;或者,步骤(1)的产物气化前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温度为70-130℃,干燥时间为8-24h。
优选地,步骤(1)的产物气化前进行热解处理。
优选地,所述含Ca化合物为氧化钙、氢氧化钙、甲酸钙、乙酸钙、草酸钙、柠檬酸钙、乳酸钙、乙醇钙、苯甲酸钙、硫酸钙、氯化钙、碳酸钙、硝酸钙或磷酸钙中的任一或者任意组合;和/或
所述含K化合物为氧化钾、氢氧化钾、甲酸钾、乙酸钾、草酸钾、柠檬酸钾、乳酸钾、乙醇钾、苯甲酸钾、硫酸钾、氯化钾、碳酸钾、硝酸钾或磷酸钾中的任一或者任意组合;和/或
所述含Na化合物为氧化钠、氢氧化钠、甲酸钠、乙酸钠、草酸钠、柠檬酸钠、乳酸钠、乙醇钠、苯甲酸钠、硫酸钠、氯化钠、碳酸钠、硝酸钠或磷酸钠中的任一或者任意组合。
本发明所述煤气化方法,同步实现催化剂的制备与煤的预处理,简化了工艺过程,且所提供的Ca-K-Na三元催化剂活性组分具有高的气化和甲烷化活性,稳定性好不易失活,便于回收。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的一个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实施方案如下:一种煤催化气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97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后视镜和前侧窗一体式可折叠防雨雪装置
- 下一篇:汽车遮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