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412441.8 申请日: 2013-09-11
公开(公告)号: CN103461390A 公开(公告)日: 2013-12-25
发明(设计)人: 张庭廷;刘璐;李诚;夏文彤;杨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师范大学
主分类号: A01N65/08 分类号: A01N65/08;A01P1/00;C02F1/50
代理公司: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代理人: 梁李兵
地址: 241000 安徽省***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铜绿 微囊藻 抑制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方法。

背景技术

水华是目前社会较为关注和亟待解决的水域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探索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保护水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铜绿微囊藻是常见的水华蓝藻,可产生微囊藻毒素,当其富集于鱼类或贝类中并通过食物链传递至人体,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有效防治蓝藻水华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已有大量关于抑藻方面的研究,其中关于利用植物分离出化感物质抑藻的报道不少,如从橘皮中提取的黄酮类物质具有良好的抑藻作用,分离自蓖齿眼子菜的半日花烷型二萜类可显著抑制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的生长,分离自小球藻的C18脂肪酸对近头状伪蹄形藻(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未见使用生物材料鱼腥草对铜绿微囊藻进行抑制的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方法,本发明使用鱼腥草提取物进行抑制,本发明抑制剂原料来源丰富易得,对蓝藻水华的治理过程环保,不会对水体产生二次污染。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方法,使用鱼腥草提取物进行抑制。

所述鱼腥草提取物使用水或有机溶剂进行提取。

所述鱼腥草提取物使用水进行提取的方法是:将干鱼腥草打碎成粉,将鱼腥草粉末和蒸馏水按质量比为1:5-1:15浸提3d以上,过滤,制得鱼腥草提取液即鱼腥草提取物。

所述鱼腥草提取物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提取的方法是:将鱼腥草打碎成粉,将鱼腥草粉末和有机溶剂按质量比为1:3-1:8浸提3h以上,然后将浸提物放入烘箱30-40℃烘干,制得鱼腥草提取物。

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丙酮、乙酸乙酯、石油和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乙酸乙酯。

所述抑制方法中使用鱼腥草的水提取液抑制铜绿微囊藻时的用量为:以细胞密度为8.0×105cells/mL的铜绿微囊藻培养液计,其中鱼腥草的水提取液含量大于等于5%,优选含量大于等于10%;

所述抑制方法中使用鱼腥草的有机溶剂提取物抑制铜绿微囊藻时的用量为:以50ml细胞密度为6-7×105cells/mL的铜绿微囊藻培养液计,培养液中鱼腥草的有机溶剂提取物含量大于等于5mg。

对于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也可以直接使用鱼腥草鲜全草的汁液进行抑制。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不同浓度的鱼腥草水提取液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测试图;

图2为实施例4不同浓度的鱼腥草丙酮粗提物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测试图;

图3为实施例4不同浓度的鱼腥草乙酸乙酯粗提物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测试图;

图4为实施例4不同浓度的鱼腥草石油醚粗提物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测试图;

图5为实施例4不同浓度的鱼腥草乙醇粗提物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测试图;

图6为实施例4中第5天各处理组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铜绿微囊藻PCC7806(M.aeruginosat PCC7806)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种库提供,采用BG-11培养基培养,BG-11培养基主要成分:NaNO3,1.5g/L;K2HPO4·3H2O,0.04g/L;MgSO4·7H2O,0.075g/L;CaCl2·2H2O,0.036g/L;柠檬酸,0.006g/L;柠檬酸铁铵,0.006g/L;EDTA,0.001g/L;Na2CO3,0.02g/L;A5solution,0.1mL;其中A5solution配方:H3BO3,2.86g/L;MnCl2·4H2O,1.86g/L;ZnSO4·7H2O,0.22g/L;Na2MoO4·2H2O,0.39g/L;CuSO4.·5H2O,0.08g/L;Co(NO3)2·6H2O,0.05g/L。

将铜绿微囊藻进行扩大培养。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4000lx,光暗比为12h:12h,温度(25±1)℃,每天摇动3-5次,使藻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

抑制率(inhibition rate)按以下计算公式计算得出:

IR=(1-N/N0)×10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未经安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24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