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绞接式玻璃表面透明导电薄膜喷涂炉及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02484.8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6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冯哲;孙炯;方伟;顾征;顾智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3C17/25 | 分类号: | C03C17/25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51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绞接式 玻璃 表面 透明 导电 薄膜 喷涂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涂炉,特别涉及一种绞接式玻璃表面透明导电薄膜喷涂炉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平板显示技术迅速发展,各种平板显示如电视、电脑、手机等越来越多进入我们生活,由于这些规格各异的平板显示器件的前玻璃面板上都要制备一层既透明又导电的薄膜作为电极,因此对制备透明导电薄膜玻璃的需要量与日俱增,此外,飞机舷窗和高档轿车挡风玻璃为在寒冷天气不生成雾气,办公室在冬天使用发热玻璃台板供双手取暖等等,都需使用透明导电薄膜玻璃以通电进行加热,制备透明导电薄膜玻璃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行业。目前在玻璃表面上制备透明导电膜的方法大致有下列几种:一是将平板玻璃放入真空系统中,通过磁控溅射在其表面镀复氧化铟锡In2O3-Sn(ITO)导电膜;第二种是将平板玻璃放在箱式电阻炉加热至5000C左右,喷涂导电液,生成氧化锡SnO2透明导电膜;第三种方法是将玻璃放于链式炉的入口处,由传送设备经升温区送至5000C保温区,然后喷涂导电液,生成SnO2透明导电膜;第四种方法是将玻璃放于由上炉体和下炉体组成的喷涂炉之间,当炉温5000C左右时,后推上炉体,对位于下炉体的玻璃板喷涂导电液。四种方法均有不足之处:第一种方法的缺点是磁控溅射系统价格昂贵,结构复杂,维修不易,操作要求严格。第二种方法的缺点是将玻璃板加热至5000C左右进行喷涂后,要待玻璃和炉体一起自然冷却,降至1000C以下后,方可取出,加工第二块玻璃时,由于炉温已降至1000C以下,需重新加温,大大浪费能源,且效率极低;第三种方法的缺点是链式炉耗能相当大,升温区和保温区满负荷供电功率大于250KW,由于大功率用电,通常要专为链式炉加设供电电缆,此外,链式炉长10米以上,占据场地和空间也过大;第四种方法是后推上炉体时,上炉体热量大量散发,浪费能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绞接式玻璃表面透明导电薄膜喷涂炉及其方法。
绞接式玻璃表面透明导电薄膜喷涂炉包括右向推板装置、右向推杆、升板装置托板、上行导轨、喷嘴平动装置、喷嘴、上炉体、上炉体顶板、保温罩、左向推板装置、右支架、左向推杆、降板装置、降板装置托板、开合上炉体顶杆、开合上炉体装置、下炉体、下行导轨、升板装置、左支架、上炉体远红外电炉盘、铰链、下炉体远红外电炉盘、托板;
上炉体和下炉体之间用绞链连接,上炉体能绕着铰链的轴转动,上炉体底面设置有上炉体远红外电炉盘,下炉体顶面设置有下炉体远红外电炉盘,两红外电炉盘对置;上炉体两侧设置有上炉体顶板,下炉体两侧设置有开合上炉体装置,开合上炉体装置与开合上炉体顶杆连接 ,开合上炉体顶杆紧顶上炉体顶板;
上行导轨和下行导轨架设在左支架和右支架之间,上行导轨穿越下炉体顶面,下行导轨在下炉体下方,右向推板装置安装在左支架上方,左向推板装置安装在右支架下方;刀形喷嘴、喷嘴平动装置安装在炉体正前方;右向推板装置上设有右向推杆,左向推板装置上设有左向推杆;下行导轨右侧下方设有降板装置,降板装置上设有降板装置托板,下行导轨左侧下方升板装置,升板装置上设有升板装置托板;上行导轨和下行导轨上安放托板,上行导轨右侧覆盖有保温罩。
所述的开合上炉体装置由直线电机驱动,开合上炉体装置通过开合炉顶杆和上炉体顶板带动上炉体开合,上炉体绕铰链的轴转动,转动角度不大于600。
所述的右向推板装置和左向推板装置由直线电机驱动,右向推板装置带动右向推杆向右推动,左向推板装置带动左向推杆向左推动,推杆行程为托板的长度。
所述的升板装置和降板装置由直线电机驱动,升板装置推动升板装置托板向上移动,降板装置带动降板装置托板向下移动,推杆行程为上行导轨和下行导轨间的间距。
所述的喷嘴平动装置由直线电机驱动,推杆行程为托板宽度。
所述的托板长度与炉体长度相同,托板两端突起,呈凹形,托板宽度与下炉体凹部宽度相同。
所述的连接炉体绞链轴杆两端部有螺纹,各用一螺母固定。
所述的上行导轨和下行导轨为“┖ ”或“┙”形角钢,面对面放置,其长度为炉体长度的4~6整数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未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24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夜光装饰材料
- 下一篇:一种安装在货车车斗上的卸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