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含子来源环形RNA分子及其成环关键核酸序列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98809.X | 申请日: | 2013-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19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陈玲玲;杨力;张杨;张晓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11 | 分类号: | C12N15/11;C12N1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张艳 |
地址: | 20003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含 来源 环形 rna 分子 及其 关键 核酸 序列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酸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形内含子RNA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完成和新一代深度测序技术的应用,揭示哺乳动物细胞中95%以上的转录序列为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这其中除了人们比较熟知的“管家”非编码RNA(如核糖体RNAs、转运RNAs和小核仁RNAs等)和小非编码RNA(如microRNA和piRNA等),更多是尚未深入研究的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长非编码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不具有编码蛋白质能力的RNA。
目前大多数长非编码RNA是通过oligo(dT)磁珠将poly(A)+组分富集进行深度测序所发现,因此这类长非编码RNA和mRNA一样以poly(A)尾结尾,包括天然反式转录本(nature antisense transcripts,NATs)和基因间非编码RNA(long intergenic noncoding RNAs,lincRNAs)等。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除了以poly(A)结尾的lncRNAs外,还稳定存在着大量的3’末端不含有poly(A)尾巴的lncRNAs,同样广泛的参与到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中。例如enhancer RNAs(eRNAs),转录来自基因的增强子区域,不具有poly(A)尾巴,虽然目前加工成熟机制仍不清楚,但其在增强基因转录方面的功能已得到验证。另外,不依赖于经典3’末端成熟模式的lncRNAs也逐渐被证实,包括MALAT1(又称NEAT2)和Menβ(又称NEAT1_2)这两个细胞核定位的长非编码RNA,它们的3’端加工成熟依赖RNase P(核糖核酸酶P)途径。RNase P可以特异性的识别tRNA的三叶草结构,参与tRNA5’端的加工成熟。MALAT1和Menβ转录本的3’端形成tRNA样结构,进而被RNase P识别,切割。成熟的MALAT1和Menβ3’端保守的A-rich基序和两个U-rich基序构成U-A·U的3螺旋结构,使其稳定存在。已知在基因剪接经典途径中,由内含子剪接形成的套索结构(lariat)在经过脱分支后,很快的被核酸外切酶降解,然而也有一些来源于内含子区域的非编码RNA被保留下来,稳定存在,例如小核仁RNA、microRNA等。近期研究表明,内含子区域同样也可以产生表达量很高的长非编码RNA。比如,在一个内含子区域同时含有两个snoRNA时,两snoRNA中间区域序列依赖于snoRNP的保护而没有被降解,从而形成了两端为snoRNA的长非编码RNA,被称为sno-lncRNAs。PWS(Prader-Willi Syndrome,小胖威利综合征)区域的sno-lncRNAs与RNA剪接调控因子Fox蛋白结合,进而改变相关RNA的剪接,推断这种调控作用可能与PWS的疾病发生相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88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