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用户的网络接入接口选择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91247.6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4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千目;茅海雁;於东军;戚湧;侯君;倪辰辰;倪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连云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L12/903 | 分类号: | H04L12/903;H04W48/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地址: | 222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用户 网络 接入 接口 选择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接入接口选择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用户的网络接入接口选择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用户希望花比较少的钱,在可以接受的等待时间范围内,得到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反馈。如果用户觉得一个网络不够经济,那么他会尽量避免使用它,或者最小程度的使用它。如果用户觉得一个网络的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如反馈时间过长、丢包率过高等,那么他就会选择其它的网络。一般来说网络计费越高,服务质量就相对越出色,因此用户需要在这两方面做出权衡。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用户的消费观念和对服务质量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不同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也会有不同的需求。例如在咖啡厅带着笔记本消闲的客人,可能会愿意花费较少的钱选择一个数据传输较慢的网络,边等待数据边和朋友喝茶聊天。相反一个手持即将没电的手机,却急于查看重要邮件的主管,可能会选择收费较高,但是数据传输率很快的接入网络,争取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在研究网络接口选择算法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用户需求的多样性,然而现有的网络接口选择方法大多都是基于网络方面的考虑,没有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来考虑,所以往往达不到用户满意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多样性的基于用户的网络接入接口选择装置及方法,使用户能够高效地选择自己满意的网络。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基于用户的网络接入接口选择装置,包括用户终端设备以及与该终端设备连接的基于用户的网络接口选择模块,所述基于用户的网络接口选择模块包括性能参数和计费信息收集模块、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时间计算模块、消费盈余计算模块、网络接口选择模块和历史数据库模块,其中性能参数和计费信息收集模块与终端设备的CPU连接,性能参数和计费信息收集模块的输出端接入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时间计算模块,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时间计算模块的输出端接入消费盈余计算模块,消费盈余计算模块的输出端接入网络接口选择模块,网络接口选择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端接入终端设备的CPU,历史数据库模块与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时间计算模块相连,其中各模块的功能如下:
性能参数和计费信息收集模块,扫描可用的网络接口从而得到可用的接入网络列表,并通过网络协议得到候选网络的性能参数和计费信息;
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时间计算模块,根据历史数据库模块中存放的历史数据传输速率确定当前数据传输速率和数据传输结束时间;
消费盈余计算模块,通过用户效用函数及消费盈余公式确定用户选择各个网络的消费盈余;
网络接口选择模块,根据消费盈余的大小选择能够满足数据传输完成时间要求且性价比最高的网络,并向终端设备的CPU发送选择结果。
一种基于用户的网络接入接口选择方法,步骤如下:
第1步,建立用户效用函数模型,并确定效用函数的区间和边界值;
第2步,在选择接入网络的时刻,性能参数和计费信息收集模块扫描可用的网络接口从而得到可用的接入网络列表,并通过网络协议得到候选网络的性能参数和计费信息;
第3步,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时间计算模块根据网络的性能参数、以及历史数据库模块中存放的历史数据传输速率确定当前数据传输速率和数据传输结束时间,并将当前数据传输速率存入历史数据库模块中;
第4步,消费盈余计算模块通过用户效用函数及消费盈余公式分别确定接入网络列表中每个网络的消费盈余;
第5步,网络接口选择模块根据各个网络消费盈余的大小选择能够满足数据传输完成时间要求且性价比最高的网络,并向终端设备的CPU发送选择结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1)充分考虑了用户需求的多样性,使用户能够高效地选择自己满意的网络;(2)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并且硬件成本低;(3)建立的效用函数模型兼容性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参数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用户的网络接入接口选择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基于用户的网络接入接口选择方法的效用函数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连云港研究院,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连云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12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