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矿安全用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88107.3 | 申请日: | 2013-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0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姣;邢桂生;李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文姣 |
主分类号: | E21F5/00 | 分类号: | E21F5/00;E21F5/04;E21F1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18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矿安全 除尘 装置 | ||
1.一种煤矿安全用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包括风机、壳体、吸附过滤部件、水汽除尘部件、布袋除尘部件以及粉尘入口,其特征在于:
从粉尘入口后依次排布水汽除尘部件、布袋除尘部件、风机和吸附过滤部件,所述壳体位于整个除尘装置外侧;
所述水汽除尘部件用于将从粉尘入口收集到除尘装置中的粉尘进行水汽初步除尘;
所述布袋除尘部件用于将经过水汽除尘部件处理后依然存在于气体中的尘粒进行布袋除尘;
所述风机用于将环境中的含尘气体吸入到除尘装置中;
所述吸附过滤部件将流过布袋除尘器后的气体中残余的粒径较小的尘粒进行深度除尘;
所述吸附过滤部件的过滤膜为层状结构,分别由外层、里层和中间层构成,所述中间层包含过滤网层;所述过滤网层包含第一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位于所述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一侧的第一固载纳米二氧化钛滤网层、位于所述第一固载纳米二氧化钛滤网层另一侧的第二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另一侧的第二固载纳米二氧化钛滤网层,所述第一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的孔径为0.8~1mm,厚度为0.5~0.8mm;第二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的孔径为0.68~0.96mm,厚度为0.6~0.9mm;所述第一固载纳米二氧化钛滤网层的基体中活性炭的体积含量为52~63%,活性炭基体表面镀覆超微细的纳米二氧化钛层,纳米二氧化钛层采用CVD方法进行镀覆;所述第二固载纳米二氧化钛滤网层的基体中活性肽的体积含量为66~68%,活性炭基体表面镀覆超微细的纳米二氧化钛层,纳米二氧化钛层采用CVD方法进行镀覆;所述第二固载纳米二氧化钛滤网层的另一侧还设置有静电驻极纤维网,所述静电驻极纤维网为通过聚丙烯改性的静电驻极纤维网;
所述吸附过滤部件的过滤膜外侧设置金属框架,用于固定所述过滤膜,所述金属框架为插片式,从而当不需要吸附过滤部件的过滤膜时,直接将所述金属框架插片拔起,从而使得处理的气体不通过所述过滤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安全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驻极纤维网的厚度为180~320μm;所述蜂窝状光触媒滤网层为铝质蜂窝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安全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气除尘部件内部具有与含有粉尘气体平行布置的通水管道,所述通水管道上设置喷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矿安全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汽除尘部件内部具有与含有粉尘气体平行布置的两组通水管道,每组所述通水管道上设置5个喷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安全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尘入口内部设置有喷嘴,所述喷嘴朝向含有粉尘的气体喷射水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安全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过滤部件的过滤膜垂直于含有粉尘气体的流动方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安全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装置还设置有气体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安全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装置所述吸附过滤部件后侧还设置有抗静电滤筒,所述抗静电滤筒采用聚醚砜材料为基材,把导电碳黑浆用热吸附工艺以方格网阵形式印制到所述基材的两面,并使方格方向与加工方向呈45~49度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安全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装置在粉尘入口外侧设置瓦斯在线检测报警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煤矿安全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吸附过滤部件、水汽除尘部件以及布袋除尘部件均设置自动控制装置,用于根据瓦斯在线检测报警装置或手动指令控制风机、吸附过滤部件、水汽除尘部件中的喷嘴以及布袋除尘部件的开启和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文姣,未经王文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810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