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潮间带鱼类沉积生境与自净化地下管道生态养殖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83390.0 | 申请日: | 2013-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0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范航清;王欣;钟云旭;罗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杨立华 |
地址: | 5360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潮间带 鱼类 沉积 生境 净化 地下管道 生态 养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潮间带鱼类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潮间带鱼类沉积生境与自净化地下管道生态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专利申请人在先获得的发明专利“一种地埋式水体自更新滩涂管网鱼类生态养殖系统”(专利号2010 1 0606442.2,公开日2011年06月29日)公开了一种鱼类生态养殖系统,主要由蓄水区、地下管网、交换管道和管理窗四部分构成,它采用地下管网内养殖动物,养殖水体可自动更新,通过交换管道实现水气交换和天然饵料收集,凭借管理窗实施日常管理。该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既保护了红树林,不破坏滩涂地形地貌,又能利用滩涂开发达到养殖目的,实现保护和利用的平衡。然而,实际应用中发现,原系统中底栖鱼类的捕食、排泄、活动都处在同一个完全由PVC管和水泥建成的硬质管网空间内,没有天然沉积物环境,需水量大,水质难以控制,易爆发鱼病,产出不稳定,且产出鱼类品质与野生鱼之间存在一定差别;低潮期遇上高温、高盐度天气条件时,系统养殖鱼类易受到敌害生物攻击,造成相当一部分鱼类死亡。经过仔细观察,该鱼类生态养殖系统缺少自然生境(淤泥)是主要因素,从而影响了鱼类的健康与抗病能力;此外,管理窗口自净能力差,导致水质下降易造成鱼病也是原系统的一个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拟自然生境程度高、自净能力好的潮间带鱼类沉积生境与自净化地下管道生态养殖系统,以提高养殖鱼类的健康与抗病能力,进而提高成活率和鱼产品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潮间带鱼类沉积生境与自净化地下管道生态养殖系统,主要由蓄水池、管道系统、投饵窗口和沉积生活箱组成;投饵窗口通过鱼道连接沉积生活箱,投饵窗口底部连接清排管,蓄水池通过管道进水系统连接投饵窗口和沉积生活箱。
鱼道为养殖鱼类进出投饵窗口和沉积生活箱的通道,材质为PVC管,管径20cm。根据地形和红树林群落,投饵窗口侧部通过3~6条鱼道连接沉积生活箱,每条鱼道连接1个或多个沉积生活箱。
投饵窗口的功能是投饵进食区(小杂鱼),同时满足残饵、排泄物、沉积物的自动清除。投饵窗口为圆柱形,顶部盖体半密封为网状,连接清排管的底部为圆锥形。投饵窗口材质为玻璃钢(食品级),直径大小根据红树林群落稀疏程度及养殖容量而定,一般在1~3m,深度在1~1.5m。顶部盖体材质为塑胶、PE、聚乙烯等,网眼直径1-2cm,网通过不锈钢框架固定在投饵窗口开口上。饵料残余、鱼类排泄物、沉积物等沉积在投饵窗口圆锥形底部,并通过清排管清除。清排管为底排污装置,材质为PVC管,管径20cm。低潮时利用潮汐蓄能通过进水管道和鱼道进入投饵窗口,实现残留物的不间断自动清除,确保投饵窗口水质的基本稳定,为提高单位空间生物量创造了条件。
沉积生活箱包括地上部分(地上天然饵料捕食区)和地下部分(地下洞穴居住区),地上部分连接鱼道,涨潮时鱼类可在两功能区之间自由穿梭。沉积生活箱材质为不锈钢、木板、竹编、水泥等,长1.5~3m,宽1~3m,高度在30~50cm。地上部分均匀开设孔洞(直径1~2.5cm),涨潮时系统内鱼类可通过小孔捕获部分天然饵料生物;地下部分均匀开设网眼,可采用无节网,材质为PE、聚乙烯等,无节网埋在滩涂淤泥中,埋深在50~100cm,可以为鱼类提供穴居环境,同时防治其逃逸。沉积生活箱的功能是满足底栖鱼类嗜好淤泥穴居的生活习性,提供度过极端天气与环境的天然淤泥空间,充分发挥淤泥物理与生物自净能力,显著增加鱼类活动的有效空间,间接降低了生态养殖系统中的种群分布密度,增强鱼类抵御鱼病的能力,进而提高成活率与产品生态质量。
管道系统包括主进水管及其分支的分进水管和鱼道,材质为PVC管;主进水管(一般管径200mm)连接蓄水池,分进水管(管径50~110mm)连接鱼道,鱼道与投饵窗口呈30°~60°角,使水在进入投饵窗口后可以形成旋转,在低潮时为投饵窗口水体的循环提供动力、增加溶解氧,实现残留物低潮时的不间断自动清除。蓄水池的水体通过主进水管、分进水管、鱼道进入投饵窗口,从清排管流出;养殖鱼类的活动空间包括投饵窗口、鱼道和沉积生活箱。
在原有专利的基础上,发明人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对养殖系统进行了改进,具体如下:
<1>建立养殖鱼类“餐厅”与“起居室”空间相对分隔的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未经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33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现场油气在线监测系统的检验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遮阳板翻边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