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76487.9 | 申请日: | 2013-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3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精容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9/15 | 分类号: | H01G9/15;H01G9/042;C07D213/61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 电解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式固体电解电容器,具有等效串联电阻低和漏电流起始不合格率小的优异特性。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高频化,在作为电子部件之一的电容器中,要求在高频区的阻抗特性优异的大容量电容器。最近,为了降低该高频区的阻抗,开始对使用电导率高的导电性高分子的电解电容器进行研究并进行制品化。电解电容器具备:阳极箔、在阳极箔的表面形成的电介体覆膜和在电介体覆膜上形成的导电性高分子层。阳极箔的表面经过粗面化,并形成有多个孔。作为形成导电性高分子层的方法,除了化学聚合及电解聚合之外,还包括使预先形成的导电性高分子粒子含浸于电容器元件的分散法。就化学聚合而言,有时会因氧化剂的存在而损伤电介体覆膜。另外,对于化学聚合及电解聚合而言,难以均匀地形成导电性高分子层。这样一来,会较厚地形成导电性高分子层,使用大量的导电性高分子。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特别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晶体与聚合物相比具有制备简单,涂层均匀,成品率高,且方便 有效的特点,因此仍然需要开发使用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特别是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晶体电解电容器。
发明内容
电解电容器的一般制造方法包含如下步骤:准备具有表面的阳极箔、在阳极箔的表面形成的多个孔以及在阳极箔的表面形成的电介体覆膜的步骤;使阳极箔含浸于含有第一导电性高分子粒子和第一溶剂的第一分散体溶液,在电介体覆膜的表面形成第一导电性高分子层的步骤;以及,使阳极箔含浸于含 有第二导电性高分子粒子和第二溶剂的第二分散体溶液,形成覆盖第一导电性高分子层的第二导电性高分子层的步骤,其中,与所述第一分散体溶液相比,所述第二分散体溶液的pH与7相差更远。
但本发明的电容包含多个固体电解电容器元件,每个元件通过以绝缘氧化物膜层、半导体层和导电层以此顺序堆叠以在除其一端的阳极部分之外的阳极基底表面上形成阴极部分制得,阳极基底包含起阀作用的金属或导电氧化物的烧结体或者包含与金属导线连接的烧结体。
其中半导体层是有机半导体层,其含有下述式I所示的有机化合物晶体:
I,
其具有2θ在约12.6、12.7、16.6、18.8、21.5和23.8处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
其中阳极部分包括阳极基底的末端;其中阳极部分包括与烧结体连接的金属导线;其中金属导线选自钽、铌、铝、钛、主要包含这类金属的合金、以及部分氧化和/或氮化的这些金属和合金;其中用绝缘树脂使阳极部分和除阳极部分之外的部分之间的界面绝缘;其中绝缘氧化物膜层主要包含选自Ta2O5、Al2O3、Zr2O3和Nb2O5的至少一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片式固体电解电容器的一个实例的透视图,其中将每个都具有阳极导线(阳极部分)的三个固体电解电容器元件平行无间隔地平放在引线框的一个终端部分上。
图2是式I化合物的X射线衍射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制
备方法仅仅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构思前提下对本发明制备方法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用到的所有原料和溶剂均购自Sigma Biochemical and Organic Compounds for Research and Diagnostic Clinical Reagents公司。
在粉末X 射线衍射(XRD) 中,使用Cu Kα1 作为X 射线管,在室温下使用粉末X射线衍射装置RINT2200/Ultima+(RIGAKU) 或X' Pert Pro MPD(PANalytical) 在2°
至35°的2θ衍射角范围内进行测量。对于所使用的每个衍射装置而言,测量条件如下。
衍射装置:RINT2200/Ultima+(RIGAKU)
管电流:40mA,管电压:40kV,扫描速度:4°/分钟
衍射装置:X' Pert Pro MPD(PANalytical)
管电流:40 mA,管电压:45kV,扫描速度:40.1°/分钟
虽然2θ值一般示出约士0.2°的误差,但可能由于测量条件等引起较大的误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精容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精容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64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