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酞菁与白蛋白复合物在制备声敏剂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73706.8 | 申请日: | 2013-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2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黄剑东;许赫男;郑碧远;黄秀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1/00 | 分类号: | A61K41/00;A61P17/00;A61P35/00;A61P31/12;A61P31/04;A61P31/10;A61L2/025;A61L2/16;A61K8/58;A61K8/64;A62D3/13;A01N43/90;A01N55/1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林文弘;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蛋白 复合物 制备 声敏剂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以及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酞菁与白蛋白复合物在制备声敏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声动力治疗(Sonodynamic Therapy,简称SDT)是利用非致热性超声激活靶部位中的声敏剂,引发一系列反应,产生活性氧或其他活性物质,从而杀伤肿瘤细胞或其他异常细胞,达到治疗目的。作为一种新兴的无创伤、高选择性的治疗方法,声动力治疗在治疗肿瘤中的应用前景引入瞩目。
声动力治疗是在光动力治疗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 简称PDT)是利用光激活富集于靶组织中的光敏剂产生活性氧而破坏靶组织。随着光敏剂和配套激光技术的发展,PDT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很大的成效。但是,由于光在生物组织中的穿透能力较弱(能力最强的650-750mm波段的光穿透深度也仅1cm左右),光动力治疗被限于体表疾病的治疗,对于深部或大体积肿瘤的治疗需要组织间照射,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并且涉及到侵入性副作用。
超声的组织穿透能力强(穿透组织的能力可达10cm左右),而且超声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可将声能无创伤地聚焦于深部组织。因此,利用超声作为激发源的声动力治疗有望克服光动力治疗的局限性,发展成为一种极具优势的治疗新手段。
然而,声动力治疗尚未能进入临床应用,面临的关键问题是缺乏性质良好的声敏剂。目前,实验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声敏剂是血卟啉和镓卟啉衍生物等第一代光敏剂,这些敏化剂存在不足之处:在400-500nm区域有强吸收(这波段的光正是自然光富含的),导致自然光下皮肤光毒性较大(需要避光2-4周),组成和性质不稳定(血卟啉衍生物为混合物),且声敏化能力也有待提高,临床实际应用受到限制。因此,探索新型高效声敏剂已成为当前的迫切需求。
另一方面,声敏剂的应用并不局限于疾病的声动力治疗,利用声敏剂在超声照射下产生的活性氧或其他活性物质,可用于降解污染物、美容、消毒等。但是在这些应用领域,也仍然缺乏高效的声敏剂。
酞菁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功能材料,对于该类化合物的光动力效应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它们的声动力效应的研究则极少。2005年,Milowska等的研究发现(Milowska K., Gabryelak T. Ultrasound Med. Biol., 2005, 31: 1707-1712.),无取代酞菁锌和酞菁铝对细胞具有声动力杀伤作用,但是无取代酞菁锌和酞菁铝的溶解度差、生物利用度不高、声敏化效能也欠佳。2012年,黄剑东等报道了一种非周边羧基取代酞菁锌在制备声敏剂中的应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210012075.2)。如何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具有高声动力活性和生物相容性的酞菁基声敏剂,对推动声动力治疗和声敏剂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酞菁与白蛋白复合物在制备声敏剂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物具有生物相容性高、声动力抗癌活性高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声敏剂可用于声动力治疗、声动力净化、声动力消毒或声动力美容。
所述的声敏剂的制备方法是:使用水或生理盐水或缓冲溶液作为溶剂,溶解本发明所述的酞菁与白蛋白复合物,配制成含一定浓度的声敏制剂(声动力药物),酞菁与白蛋白复合物的浓度不高于其饱和浓度。在制成的溶液中可加入抗氧化剂、缓冲剂和等渗剂作为添加剂以保持声敏药剂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所述的复合物中酞菁与白蛋白的作用方式包括共价键结合方式和非共价键结合方式。
所述的复合物中酞菁与白蛋白的摩尔比为1~10:1。
所述的复合物中的白蛋白为人血清白蛋白,或其他动物的血清白蛋白(如牛血清白蛋白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37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锹热处理液回收炉及回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升降式网箱精准投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