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定烧结篦条粘结系数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73598.4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4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润峰;裴元东;吴晓春;赵志星;王艳伟;崔志鹏;潘文;秦岳义;赵勇;范瑞祥;李红梅;丁英杰;马力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20 | 分类号: | C22B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丽君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烧结 粘结 系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烧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定烧结篦条粘结系数的方法。
背景技术
篦条是烧结机上的关键部件,属于易损件,在烧结过程中受到加热、冷却、撞击、磨损等过程的反复循环作用之后,表面逐渐氧化、开裂、塌陷而损坏;篦条的使用寿命直接影响道烧结矿料的生产效率及生产成本。同时,篦条粘结也是烧结过程面临的关键问题,受烧结原料、工艺操作和设备的影响,篦条可能粘结,使篦条间孔道减少,使得有效抽风面积减少,这将对烧结产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一般来说,造成烧结篦条粘结的因素有:
(1)铺底料因素
由于烧结检修或生产事故,有时会导致铺底料空仓中断,这会直接导致台车蓖条被堵,从而也带来烧结工况的不稳定,进而影响烧结过程,早期烧结生产没有铺底料工艺时,最易出现粘台车现象。
(2)烧结过程中的工艺因素
烧结料温过低,尤其是低于露点以下时,容易造成烧结混合料过湿,影响其透气性;大量的褐铁矿烧结时,烧结过程中的水分需偏大,也会增加烧结机台车粘蓖条的机会。
(3)烧结机台车及蓖条因素
台车蓖条的自然间隙过小(小于5mm)时,细颗粒的铺底料或烧结物料容易堵塞台车蓖条。从蓖条长度和生产实践来看,一样的蓖条缝隙,长度为300mm的蓖条比长度为500mm的蓖条容易堵塞。另外,与烧结物料的接触面为平面的蓖条比接触面为曲面的蓖条容易堵塞。
(4)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包括物料及添加剂因素,有些与烧结机台车蓖条亲和力强的物料或含碱金属元素高的物料在烧结过程中会形成镀层,使台车蓖条逐渐粘结造成堵塞。
目前分析篦条粘结与否,只能通过在大工业生产中人工观察,而篦条一旦粘结严重,则需要停机进行清理,颇费人力工力。如果能及时评价烧结物料造成烧结篦条的粘结程度,则可通过配料和工艺的优化来予以应对,避免大生产中的被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测定烧结篦条粘结系数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烧结篦条粘结程度人工观测导致其测量不准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定烧结篦条粘结系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称取如下配料:
铁矿粉70-90重量份 生石灰0.1-10重量份
白云石0.1-10重量份 石灰石0.1-10重量份
焦粉3-8重量份;
将上述配料加水后混匀,得到一次混合料;
混合设备将所述一次混合料进行二次混合并制粒,得到二次混合料;
在烧结杯中铺底料,并将所述二次混合料加入所述烧结杯中,称所述底料和所述二次混合料的重量,得到物料总重量;
经点火烧结后,通过刮刀,将篦条上的粘结物刮下并称重,得到粘结物重量;
根据所述物料总重量和所述粘结物重量,计算得到篦条粘结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上述配料加水的重量占所述配料混合后总重量的6.0-9.0%。
进一步地,所述制粒的时间为2-4min。
进一步地,所述铺底料的重量份为2-5,所述底料的厚度10-100mm。
进一步地,所述烧结杯的装重大小为5-200kg。
进一步地,所述烧结杯高度100-1500mm。
进一步地,所述点火的负压为4000-7000Pa,所述点火的温度900-1100℃。
进一步地,所述点火的时间1-3min。
进一步地,所述点火后烧结的负压为7000-14000Pa。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篦条粘结系数的方法如式(1)所示:
A1=1000*M2/M1 (1)
式中,A1为烧结杯粘结系数,单位为无量纲系数;M2为粘结物重量,单位为g;M1为物料的总重量,单位为kg。
本发明提供的测定烧结篦条粘结系数的方法,可为小型试验和大工业生产建立一条获取篦条粘结信息的渠道,克服了无法定量分析物料和工艺操作对篦条粘结的影响的缺陷,该计算篦条粘结系数的方法,完善了烧结杯指标评价体系,对于合理评价矿粉使用、提醒在烧结大工业生产中篦条粘结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烧结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定烧结篦条粘结系数的方法流程步骤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烧结杯的篦条粘结系数统计分布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总公司,未经首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35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