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盾构分体始发的始发台车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71042.1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7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付仁鹏;王刚;赵伟;杨侠;王玄;魏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E21F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盾构 分体 始发 台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盾构施工受场地条件限制时所采用的一种分体始发搭接双轨梁的支撑台车。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用地越来越拥挤,为避免对广大市民正常生活的影响,用于工程施工的场地越来狭小。常规的盾构始发方式为盾构机主机与后配套台车在盾构井组装调试后进行始发施工,这就要求始发井要有足够的空间来存放盾构机主机及后配套设备,并且还要满足盾构所需的物资运输,即满足电瓶车编组运输物资的需求。这就要求必须要占用较大的始发场地,需将周围居民进行拆迁安置,并可能要对周边道路进行交通导改,对周边居民正常的生活造成不便。
盾构分体始发即主机与后配套台车之间的管线随着盾构主机掘进进行延伸,是能在始发期间节约占用场地的始发方式。
盾构分体始发是指盾构机始发井整体始发空间不足的情况下,将盾构机主机与后配套台车进行暂时分离的一种始发方式。是将盾构机盾体安放在始发井内、盾构机台车安放在地面、盾构机主机与台车之间通过足够长度的液压管路、电缆等进行连接。并在盾构机的掘进足够长度后,把放置在地面上的盾构机台车吊放入井内并与主机重新进行连接。
因分体始发需二次吊装,造成施工成本增加,并且需要将液压、注浆管路延伸约300m,施工技术难度成倍增加,故分体始发台车较为少见。通常采用的盾构分体始发台车为简易门型支架,设计、加工十分简陋,不利于安放盾尾油脂泵、且容易失稳,存在较多安全隐患。
由于分体始发时盾构机主机与台车分离,需要采用一个始发台车代替台车来承载分离后的双轨梁、皮带机、油脂桶、管线等。
为了让盾构机分体始发安全、方便完成,急需一种能够为分体始发提供保障的即安全实用又操作方便的始发台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根据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个盾构分体始发台车,台车由底纵梁、顶纵梁、竖梁、斜梁、横向连接杆件、顶托、轮对、薄钢板、加强肋等连接而成。
本发明纵梁、斜梁、竖梁、横向连接杆件采用等边H型钢加工,其中斜梁、横向连接杆件、竖梁、顶纵梁采用150×150“H”型钢、底纵梁采用200×200“H”型钢加工,各杆件之间满焊连接,加强肋采用250×250×28钢板加工而成,与其他杆件满焊连接,顶托上预留与双轨梁匹配的螺栓孔,轮对与台车框架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安放盾尾密封油脂泵的薄钢板与相邻杆件点焊连接。
本发明在顶部采用6根横向连接杆件将两侧门型支架连接成一个整体,在其中间构成通行通道,同时在台车底部前后两端设置4组轮对,以达到随着盾构掘进前行产停止而前行/停止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主机连接桥位置安装始发台车,始发台车下方安装与台车走行轨道匹配的轮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加工、安装、使用方便,满足盾构分体始发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台车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图1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前、后端面图。
图5是始发台车的细部构造图,其中P、Q为始发台车与双轨梁的节点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及其他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5,图中标记1-16分别为:1底纵梁、2顶纵梁、3竖梁、4斜梁、5横向连接杆件、6顶托、7盾尾密封油脂泵、8油脂桶、9三角形加强肋、10梯形加强肋、11台车轮对、12盾构机皮带输送机、13盾构机双轨梁、14走行托板(薄钢板)、15电瓶车、16节点板。
实施例:地铁八号线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时,因盾构始发井位于繁华地段,受周边环境条件限制,拆迁及交通导改分期进行,因始发井空间较小,可供使用的始发区域长度仅43m,盾构机主机加后配套总长度约68m,始发井无法满足盾构整体始发需要。为确保工期按期完成,采用分体始发的方式进行始发施工,顺利完成了区间掘进施工。随着城市地铁的不断发展,为减小对城市周边环境的影响,分体始发的方式将会越来越多的用于盾构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10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物垫料负压处置柜
- 下一篇:一种汽车驾驶室前悬减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