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调后轮距窄体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70156.4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8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时培成;陈鹏;王正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21/14 | 分类号: | B62D21/14;B62D21/0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巧婵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调 轮距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可调后轮距窄体汽车。
背景技术
石油资源减少,大气污染严重,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要缓解这些问题,汽车工业必须向着环保,清洁,节能的方向发展,电动汽车已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但是城市公路和停车资源是有限的,而且现在的四轮汽车在通常情况下只有一个人或两个人乘坐,在浪费资源的同时也加剧了停车难的问题。窄体汽车是很好的能解决道路资源有限及停车难问题的产品,窄体汽车可以设计成一人座或者前后两人座。但是窄体汽车由于其高窄的车身结构设计,高速弯道行驶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容易发生侧翻事故。这是限制窄体汽车在市场上普及推广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后轮距可变,在汽车高速行驶或过弯时稳定性好的可调后轮距窄体汽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可调后轮距窄体汽车,包括车架,在所述车架前端设前轮和与所述前轮连接的前轮转向驱动机构,在所述车架后端两侧分别设有后轮,所述后轮通过轮距调节机构与所述车架连接。
所述轮距调节机构包括横梁、纵梁和设在所述车架上的液压缸;所述横梁和纵梁一端相互连接,所述纵梁另一端连接所述车架,所述横梁另一端连接所述车轮;在所述纵梁上设有推槽和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推杆连接;在所述横梁及纵梁上设有相配合的可变向棘轮机构。
所述可变向棘轮机构由设在所述横梁上的棘轮和设在所述纵梁上与所述棘轮相配合的可翻转棘爪构成。
在所述车架上设有连接所述液压缸的电动液压泵。
所述纵梁一端和所述车架铰接,所述纵梁另一端与所述横梁相铰接。
在所述活塞推杆上设穿入所述推槽在活塞推杆伸缩时在所述推槽内移动的推杆销。
所述推槽为设在所述纵梁上的腰形槽。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可调后轮距窄体汽车,汽车高速行驶或过弯时电动液压泵通过控制活塞推杆伸出推动纵梁移动;此时,可变向棘轮机构通过控制摆腿纵梁和摆腿横梁角度的增大,汽车在向前行驶的同时迫使后轮向外行驶;当后轮距增大到设定值时,可变向棘轮机构通过调整后轮的角度使后轮保持向前行驶,进而增加两后轮之间的轮距,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
当遇到狭窄路段或需要停车时,电动液压泵通过控制活塞推杆缩回拉回纵梁,此时,翻转式棘爪翻转,通过可变向棘轮机构控制摆腿纵梁和摆腿横梁角度的减小,汽车在向前行驶的同时迫使后轮向内行驶;当后轮距缩小到最小值时,可变向棘轮机构通过调整后轮的角度使后轮保持向前行驶;进而减小两后轮之间的轮距,以满足停车或过窄路时的需求。该可调后轮距窄体汽车,能避免资源浪费,且能解决道路资源有限交通拥堵及停车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可调后轮距窄体汽车的轮距调节机构未展开时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可调后轮距窄体汽车的轮距调节机构展开时的立体图;
图3为图1可调后轮距窄体汽车的轮距调节机构未展开时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可调后轮距窄体汽车的轮距调节机构展开时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可调后轮距窄体汽车的轮距调节机构未展开时车架的俯视图;
图6为图4可调后轮距窄体汽车的轮距调节机构展开时车架的俯视图;
图7为图1可调后轮距窄体汽车的可变向棘轮机构的示意图;
图8为图7可变向棘轮机构和液压缸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1、车架;2、电动液压泵;3、液压缸;4、活塞推杆;5推杆销;6、纵梁前销;7、左横梁;8左纵梁;9、右横梁;10、右纵梁;11、可变向棘轮机构;12、推槽;13、后轮;14、纵梁后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该可调后轮距窄体汽车,包括车架1,在车架1前端设前轮和与前轮连接的前轮转向驱动机构,在车架1后端两侧分别设有后轮13,后轮13通过轮距调节机构与车架1连接。
轮距调节机构包括横梁、纵梁和设在车架上的液压缸3;横梁和纵梁一端相互连接,纵梁另一端连接车架1,横梁另一端连接车轮13;在纵梁上设有推槽12和液压缸3的活塞推杆4连接;在横梁及纵梁上设有相配合的可变向棘轮机构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01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SFBR-BAF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 下一篇:一种当归保湿水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