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锅炉排污废热的沼气池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69568.6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1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季;谭巍;杨勇平;宋景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麟保德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8 | 代理人: | 林宇清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锅炉 排污 沼气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锅炉排污废热的沼气池。
背景技术
沼气是有机物质在一定的温、湿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沼气的主要成份是有甲烷、二氧化碳和硫化氢,还有少量的氨、氮、氢、一氧化碳和悬浮颗粒。温度是沼气发酵的一个关键因素,沼气发酵速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产气速度也越高,这是由于沼气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随温度的上升而更加旺盛。
电站锅炉排污热水(如汽包连续排污和定期排污)由于其再利用经济性不高,一般排入疏水扩容器后直接排入地沟,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本发明将锅炉排污废热利用技术与沼气生产技术结合起来,提供了一种节约能源,造价低廉,环境友好型的沼气池。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将锅炉排污废热利用技术与沼气生产技术结合起来,提供一种高效多用途的沼气池。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锅炉排污废热的沼气池,所述沼气池结构如下:在沼气池7中设置加热器3;加热器3通过加热器入口流量调节阀2与贮水箱1相连,通过加热器出口流量调节阀4与污水回收装置5相连,沼气池7的沼气分两路流通,一路经干燥装置和压缩机后进入民用储气罐,然后通向居民用户;另一路经干燥装置、CO2脱除装置和压缩机后进入厂用储气罐。
所述沼气池7在加热器入口侧安装有搅拌机6。
所述贮水箱1具有贮水箱底部放水门8,其与地沟9相对。
所述沼气池7埋入地下,贮水箱1设置在离地面高度3-5m处。
所述加热器3为U型管道分段拼接而成,水平布置或竖直布置在沼气池7内。
所述贮水箱(1)的水温控制为60-200℃。
进入贮水箱(1)的锅炉排污热水的温度范围为40-40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利用电厂锅炉排污废热加热沼气池,通过调节沼气池加热器入口调节阀的开度来控制引入加热器的排污热水量,使沼气池内的温度稳定在45-65℃的生产温度,确保了沼气池的高产率,同时利用了排污废水的热量,提高了锅炉的生产效率,有利于节能减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沼气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出的沼气池沼气利用流程示意图。
图中标号:1-贮水箱;2-加热器入口流量调节阀,3-加热器;4-加热器出口流量调节阀;5-污水回收装置;6-搅拌机;7-沼气池;8-贮水箱底部放水门;9-地沟;10-干燥装置;11-压缩机;12-民用储气罐;13-居民用户;14-CO2吸收装置;15-厂用储气罐;16-电厂用气用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沼气池结构如下:在沼气池7中设置加热器3;加热器3通过加热器入口流量调节阀2与贮水箱1相连,通过加热器出口流量调节阀4与污水回收装置5相连,沼气池7的沼气分两路流通,一路经干燥装置和压缩机后进入民用储气罐,然后通向居民用户;另一路经干燥装置、CO2脱除装置和压缩机后进入厂用储气罐,如图2所示。
沼气池7在加热器入口侧安装有搅拌机6。贮水箱1具有贮水箱底部放水门8,其与地沟9相对。沼气池7埋入地下,贮水箱1设置在离地面高度3-5m处。加热器3为U型管道分段拼接而成,水平布置或竖直布置在沼气池7内。
将锅炉排污热水,其温度范围为40-400℃,先排入贮水箱1中,通过调节排入贮水箱内不同温度下的排污水量,将贮水箱1内水温控制在60-200℃之间。
排污热水从贮水箱1流出后经加热器入口流量调节阀2进入加热器3,在加热器3内与沼气池发酵液换热后经加热器出口流量调节阀4进入污水回收装置5,通过控制入口流量调节阀2的开度来控制进入加热器3的热水量,使沼气池的温度维持在45-60℃。
在沼气池7的排污热水流入侧安装有搅拌机6,可使发酵液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
沼气池7内加热器3采用U型管道拼接而成,可水平布置或竖直布置在沼气池内,其材质采用耐腐蚀材料(如混凝土浇筑而成),易于维护和检修。该装置利用虹吸原理提供排污热水流动的动力,无需采用额外的动力装置,节约了能源和造价成本。
沼气池中的沼气分两路流通,一路经干燥装置和压缩机后进入民用储气罐,然后通向居民用户;另一路经干燥装置、CO2脱除装置和压缩机后进入厂用储气罐,可供锅炉燃烧用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华北电力大学;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95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