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维生素k3在制备治疗细菌感染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64096.5 | 申请日: | 2013-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15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袁干军;苏秋玲;朱潇逸;曹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122 | 分类号: | A61K31/122;A61K31/185;A61P31/04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36100 | 代理人: | 黄新平 |
地址: | 330045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维生素 sub 制备 治疗 细菌 感染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维生素K3在制备治疗细菌感染药物中的应用,尤其是制备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感染遍及全球各地,感染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并对多种结构类型的临床抗生素相继出现耐药,其速度已超过目前新抗生素的研发速度,成为超级广谱耐药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鉴于抗生素研发成功率小和前景不确定等诸多原因,涉足该领域的全球15家大型制药企业中仅有5家仍在坚持抗生素的研发,导致新抗生素的上市严重滞后,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显得十分迫切,尤其是抗耐药菌药物的研发。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感染率最高、感染最严重的多重耐药病原菌,由此抗MRSA药物的研发非常急迫。
维生素K3(2-甲基-1,4-萘醌)属于促凝血药,主用于治疗维生素K缺乏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等。该药物由人工合成,因其水溶性和吸收差,常制备成易溶于水且吸收较好的亚硫酸氢钠甲萘醌,以片剂或注射剂的形式给药。近年来,有报道发现维生素K3具有治疗老年痴呆和抗肿瘤的辅助作用。但未见有关于维生素K3抗细菌的报道,更未见其有抗多重耐药菌的报道。我们通过研究发现维生素K3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如: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抗枯草芽孢杆菌等),并且对多重耐药菌(如:MRSA)具有很好的拮抗作用。由于维生素K3已作为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很久,这显示维生素K3在抗菌(尤其是抗多重耐药菌)的药物研发方面具有很好的成药性和开发前景,很容易开发成新的抗菌或抗多重耐药菌药物,预示其在细菌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治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可用于制备抗菌或抗多重耐药菌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维生素K3在制备治疗细菌感染药物中的应用,尤其是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维生素K3为2-甲基-1,4-萘醌(1),或为亚硫酸氢钠甲萘醌(2),两者的分子结构如下式所示:
其中,1为2-甲基-1,4-萘醌;2为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其中,2为1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产物,即水溶性维生素K3。
本发明的维生素K3可由商业购买获得,也可由按照已知的方法和技术合成制备。
本发明采用CLSI标准的规定方法对1和2的抗菌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和2均具有显著的抗菌和抗多重耐药菌活性,显示维生素K3在抗菌和抗多重耐药菌药物研发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可用于制备治疗细菌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药物。
本发明采用维生素K3制备治疗细菌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药物制剂时,可制成片剂、注射剂,也可为药用可接受的其它各种剂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
维生素K3的抗菌和抗多重耐药菌试验
1、实验材料及方法
试验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25923、S. aureus S014;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028。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Methicillin-resistant S. aureus ATCC 33592 (MRSA ATCC 3359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菌株:MRSA 01、MRSA 02和MRSA 03。
MHB培养基:牛肉浸膏粉2.0 g,可溶性淀粉1.5g,酸水解酪蛋白17.5 g,纯水1000 mL,pH 7.4。
测试样品溶液的配制:分别准确称取1和2适量,加入少量DMSO溶解,然后用MHB培养基配制成终浓度为256 μg/mL的测试用样品溶液(DMSO浓度小于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农业大学,未经江西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40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