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脱硫吸收塔及脱硫吸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2166.3 | 申请日: | 2013-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6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育波;王岭;吴雪萍;石春光;聂鎏婴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龙净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硫 吸收塔 吸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脱硫吸收塔,本发明还涉及利用这种脱硫吸收塔的脱硫吸收方法。
背景技术
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形成的酸雨已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国家强制要求火电厂安装烟气脱硫装置。近年来,受国内电煤供应现状影响,很多电厂煤源不稳定,新供应的燃煤含硫量偏高。国家最新颁布的的火力发电厂烟气排放标准,对SO2排放浓度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
现有脱硫机组因脱硫效率不能满足要求,脱硫系统改造势在必行。新建机组对脱离系统的效率及安全运行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防止脱硫吸收塔内的烟气偏流,现有的技术方案是对带有喷嘴的喷淋层进行改进。但是,在对带有喷嘴的喷淋层进行改进时,在喷淋层的设计上需充分考虑流速不均匀的烟气所带来的影响。因烟气流速在塔内同一截面内流速是不均匀的,有的区域流速高,有的区域流速低,故现有技术是在气体流速高的区域,多布置喷嘴,在气体流速低的区域,尽量少布置喷嘴。
现有的技术方案存在如下缺陷:1.现有的脱硫吸收塔需建立完善的气体流动模型来优化喷嘴的布置,以使烟气在吸收塔内流速均匀;2.现有的脱硫吸收塔在每层喷淋层需采用较多数量的喷嘴,因此,现有的脱硫吸收塔内的液/气长期保持较高值,这使脱硫吸收塔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脱硫吸收塔。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这种脱硫吸收塔的脱硫吸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脱硫吸收塔,包括塔筒,所述塔筒内部自下而上依次安装有吸收塔入口、喷淋层、除雾器,以及吸收塔出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塔筒内部还安装有多孔性分布器;
所述喷淋层包括自下而上间隔布置的第一喷淋层、第二喷淋层和第三喷淋层,除雾器为两级除雾器;
多孔性分布器位于吸收塔入口和第二喷淋层之间;
多孔性分布器包括多根支撑梁,以及多个呈阵列布置并拼装成圆盘状的多孔板;
所述多孔板的两端上部连接有定位板,相邻的多孔板之间通过所述定位板连接,所述支撑梁位于相邻的多孔板的连接处下端,所述多孔板的材料为双相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多孔板的两端上部分别连接有高度较高的第一定位板,和高度较低的第二定位板,第一定位板为7型板,所述第二定位板为平板。
当第一定位板为7型板,第二定位板为平板时,本发明安装更加的方便、快捷。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多孔板的上端连接有加劲板,所述多孔板的两端上部分别连接有高度较高的第一定位板,和高度较低的第二定位板,所述加劲板两端分别与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连接。所述加劲板为7型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加劲板能够增加多孔板的结构刚度,从而使本发明的结构更加稳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多个多孔板包括相邻布置的第一多孔板和第二多孔板,多孔板的两端上部分别连接有高度较高的第一定位板,和高度较低的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多孔板上的第一定位板与第二多孔板上的第二定位板连接。
当第一多孔板上的第一定位板与第二多孔板上的第二定位板连接时,本发明的结构更加的美观,检修和安装也更加的方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梁上套装有套筒。
套筒通常采用耐腐蚀的材料制成。套装在支撑梁上的套筒能够对支撑梁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延长支撑梁的寿命,进而能够提高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多孔板的开孔率为35~40%。当多孔板的开孔率为35~40%时,本发明不仅降低了多孔性分布器处的阻力,而且由于开孔率的提高,也不会出现堵塞现象。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效果如下:
a.烟气和浆液接触时间增加,在吸收塔内除气体和浆液须接触外,还需要足够的碱性物质来中和吸收塔内酸性浆液。实际工作过程中,这种碱物质通常是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在线测量吸收塔浆液的PH值反映了碳酸钙的溶解程度,PH值增加,表示溶解的碱度增加,脱硫能力也在增加。虽然,PH值只是一种反应浆池溶液或喷射到烟气的循环浆液碱性测量的手段,这种溶解的碱度不足以中和吸收区内的SO2,所以,如果实际工作时能增加石灰石的溶解量,将提高脱硫吸收塔的脱硫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龙净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龙净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21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