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应急消防管带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1401.5 | 申请日: | 2013-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2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肖君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三星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00 | 分类号: | F16L11/00;F16L11/12;F16L33/00;A62C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应急 消防 管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快速应急消防管带。
背景技术
消防水带是火灾中常用的消防器具,消防水带是用来运送高压水或泡沫等阻燃液体的软管,消防水带的两端具有接口,使用时水带两端再分别与消火栓和水枪相连接,消防水带在远途救急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传统的消防水带以橡胶为内衬,外表面包裹高强工业化纤丝织成的编织层,现有的消防水带在未通水的待使用状态时为扁平的袋管状,消防水带卷成盘状后,水带的管壁靠拢。一般的消防水带有20-25米长,内径有25、40、50、65 mm多种规格,内径小的出水量小,但是现有的消防水带当需要使用时,有一些缺陷:1、水带为扁平状,当要将卷裹好的水带盘打开充水时,水带因扭转折叠不易快速通水;2、水带两端只连接有接扣,使用时还要与水枪和消防栓连接,普通人操作不便,操作缓慢费时;3、若是小内径的水带,出水量小。上述三个方面的缺陷,都使得现有的消防水带不能满足快速应急灭火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快速应急消防管带,它能快速通水,不会出现因水带卷裹或扭转而无法在短时间内通水的情况,并且操作容易、快速,能满足快速应急灭火的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快速应急消防管带,包括相连接的管形段和水带段,所述管形段在未通水待使用状态时为撑开的圆管或椭圆管;所述水带段在未通水待使用状态时水带管壁靠拢,所述管形段的长度等于或大于水带段的长度。
所述管形段的端部连接有接扣,水带段的端部连接有水枪。
所述接扣与消火栓出水接口相连接。
所述管形段为树脂消防水管。
所述管形段和水带段包括织物层和衬里,管形段的织物层由尼龙丝编织而成,在管形段与水带段的连接处,管形段织物层的尼龙丝与水带段织物层的织线编织连接在一起。
所述水带段的织物层的织线为绦纶丝。
所述管形段和水带段的内径为65mm。
所述管形段的长度为10-15米,水带段的长度为10米。
本发明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组合式水带,水带至少在前半部分为自然撑开的管形段,即使卷成盘状,管形段的横截面也是撑开的圆形或椭圆形,因而当突发火灾,需要应急使用时,一通水就能快速通过管形段,而水带段仅处于水带的后端部分,甩开水带就能打开,不会扭转曲叠,并且前半部分的水带已经通水,因而水带段不会阻塞水流通过,消防水能快速通过整个水带,适合应急使用。
进一步地,水带连接上水枪,不用临时连接,操作方便、快速。
进一步地,本发明水带的两端与水枪和消火栓出水接口连接,使用时只需要打开消火栓阀,操作更加快速、简便,即使未经培训的人也可使用。
进一步地,管形段采用强度更高的尼龙丝编织成织物层,更加结实、耐磨,内衬可采用树脂管。
进一步地,水带的内径采用65 mm,出水量大,更加符合应急救火的需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它能使消防水快速通过整个水带,不会出现因水带卷裹或扭转而无法在短时间内通水的情况,并且操作非常容易、快速,即使未经培训的人也能使用,出水量大,能满足快速应急灭火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剖面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快速应急消防管带,水带由管形段1和水带段2连接而成,所述管形段1在未通水待使用状态时为撑开的圆管,管形段1的横截面在未通水待使用状态时为撑开的圆形,管形段1的长度为12-15米;所述水带段2为普通水带,在未通水待使用状态时水带管壁靠拢,所述管形段1的长度为10米左右,管形段1的长度大于水带段2的长度,前者长度是后者长度的1.2-1.5倍。管形段1和水带段2的内径为65mm,出水量大,更加符合应急救火的需求。图1中所示出的是本发明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在未使用时是卷成圆盘状,即使卷成圆盘状,其管形段1的横截面也总是呈撑开的圆管形或椭圆管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三星消防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三星消防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14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