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掩体式防拖潜标探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60167.4 | 申请日: | 2013-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9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徐如彦;杨玉玲;王俊勤;吴海京;李强;张杰;刘在科;陈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B22/24 | 分类号: | B63B22/24;G01C1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周秀梅;何丽英 |
地址: | 26607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掩体 式防拖潜标 探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环境调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掩体式防拖潜标探测装置,适用于浅海海区水深(230米内)。
背景技术
浮标、潜标技术是六十年代由一些海洋发达国家开始使用并发展起来的;浮标、潜标系统是海洋环境调查的重要技术装备,具有在恶劣的海洋环境条件下,无人值守的长期、连续、同步、自动地对海洋水文、气象诸要素进行全面综合监测的特点,是海洋观测岸站、调查船和调查飞机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延伸扩展,是离岸监测的重要手段。具有其他调查方法无法代替的作用。潜标系泊于海面以下,并可通过释放装置回收,具有获取海洋水下环境剖面资料的能力,并具有隐蔽性好不易被破坏的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浮标、潜标系统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世界各海洋国家的重视。由于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和国防事业的需要,潜标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如何改进潜标技术和方法,已成为海洋工作者的共识。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掩体式防拖潜标探测装置。该装置有效解决了测量仪器受各类船只航行作业干扰、破坏等难题,可以在恶劣的海洋环境条件下,无人值守,长期、连续、自动地对海洋环境进行监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掩体式防拖潜标探测装置,包括掩体防拖结构框架、浮体组件、筒体保护装置、释放器及设备仪器,其中浮体组件设置于掩体防拖结构框架内,所述筒体保护装置设置于浮体组件上,所述释放器和设备仪器设置于筒体保护装置内、并释放器与掩体防拖结构框架连接。
所述掩体防拖结构框架为上端开口的封闭腔,所述掩体防拖结构框架的侧壁为弧形且外表面光滑。所述掩体防拖结构框架侧壁倾斜角度为40-45°。
所述掩体防拖结构框架为水泥混凝土框架。所述水泥混凝土框架包括基座与掩体,使用时通过螺栓将基座与掩体连接。
所述掩体防拖结构框架为钢结构框架,所述钢结构框架的底部四周设有配重块。所述设备仪器包括多普勒海流剖面仪、水位计及水温仪。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能够避免被鱼网、流网拖走,可长期、隐蔽在水中。
2.本发明可以在恶劣的海洋环境条件下,无人值守,长期、连续、自动地对海洋环境进行监测。
3.本发明将整套集成潜标的测量系统全部密封在掩体内,构成防拖体,有效解决了测量仪器受各类船只航行作业干扰、破坏等难题。
4.本发明适用于浅海海区水深(230米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其中:1为掩体防拖结构框架,2为筒体保护装置,3为释放器,4为水位计,5为水温仪,6为设备仪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包括掩体防拖结构框架1、浮体组件、筒体保护装置2、释放器3及设备仪器6,其中浮体组件设置于掩体防拖结构框架1内,筒体保护装置2设置于浮体组件上,释放器3和设备仪器6设置于筒体保护装置2内、并释放器3与掩体防拖结构框架1连接。
所述掩体防拖结构框架1为上端开口的封闭腔,掩体防拖结构框架1的侧壁为弧形且外表面光滑。掩体防拖结构框架1侧壁的倾斜角度为40-45°,优选为40°。掩体防拖结构框架1的形状为圆形与方楞型,可防御观测仪器设备的损坏或整套仪器设备的丢失。掩体防拖结构框架1的高度为40cm,通过把释放器3上端的7公分把手加以改造,下端的拖钩部分,是采用了15公分钢管,防泥保护脱钩。本发明靠掩体的自重入海床以下15cm。因此,掩体重量视海底地质结构条件而定。
掩体防拖结构框架1可采用水泥混凝土框架,水泥混凝土框架是用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根据要装载的仪器设备的大小、重量、尺寸和体积,将整套测量仪器设备全部溶入预先设计好的钢结构框架内的预留孔。按设计再浇注水泥、沙子、石子合成混凝土构筑而成。
水泥混凝土框架分为二部分构成:基座与掩体,为了运输和装载方便,使用时再用螺栓组成一体。该水泥混凝土框架重量视海区水深及周边环境恶劣条件而定,分别为100kg、200kg、300kg、1t......不等。到预定海区测量时可装入连体潜标的仪器测量设备,放置于海床上,可有效地防止拖网破坏,保证仪器正常测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01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