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石墨化炉的废气处理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57865.9 | 申请日: | 2013-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6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桂华;张士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泗阳东方碳素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B01D53/96;B03C3/00;C01F11/46;F27D17/00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地址: | 22379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 废气 处理 系统 | ||
1. 石墨化炉的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石墨化炉(1)、降温塔(2)、除尘塔(3)、风机(9)、除硫塔(4)和排浆池(5),所述石墨化炉(1)的废气通过第一管道(8)与降温塔进气口(205)连通,降温塔出气口(206)通过第二管道(8’)与除尘塔进气口(302)连通,所述除尘塔出气口(303)通过第三管道(8’’)与风机(9)的进气口连通,所述风机(9)的出气口与除硫塔进气口(402)连通,所述除硫塔(4)通过顶部所设的排气烟囱(403)将废气排出,所述除硫塔(4)通过排浆管(404)与排浆池(5)连通。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石墨化炉的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塔(2)为“冂”字型结构,包括对称所设底箱A(201)、底箱B(204),所述底箱A(201)和底箱B(204)顶部分别均布有多根降温导管(202),还包括位于降温导管(202)顶部位置处所设的喷淋水管(207)和设于底箱A(201)、底箱B(204)与降温导管(202)连接处的盛水装置(210);所述降温导管(202)的底口分别与底箱A(201)、底箱B(204)连通,降温导管(202)的顶口与顶箱(203)连通;所述降温塔进气口(205)、降温塔出气口(206)分别与底箱A(201)、底箱B(204)的下部连通。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化炉的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喷淋水管(207)之间均有一列降温导管(202),所述喷淋水管(207)与进水管(208)连通。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石墨化炉的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导管(202)上位于喷淋水管(207)与盛水装置(210)之间,设有多层挡水板(211),所述降温导管(207)穿过挡水板(211)所设的通孔,所述通孔直径大于降温导管(207)的直径。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化炉的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塔(3)包括除尘塔塔体(301),所述除尘塔塔体(301)底部设有排灰口(307),除尘塔塔体(301)的圆弧侧壁上设有高压电源装置(306),靠近底部设有底架(304);所述除尘塔进气口(302)设于除尘塔塔体(301)的下部,除尘塔出气口设于除尘塔塔体(301)的顶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石墨化炉的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塔塔体(301)内设有多根竖直导线(305),所述导线(305)与高压电源装置(306)电连接,所述除尘塔塔体(301)内表面设有绝缘层。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化炉的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硫塔(4)包括除硫塔塔体(401),所述除硫塔塔体(401)内的顶部设有喷淋装置(407),底部设有排浆管(404),除硫塔进气口(402)设于除硫塔塔体(401)圆弧侧壁的下部。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石墨化炉的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装置(407)为喷嘴,通过连接件(408)均匀分布于支架(406)的底面,所述喷嘴与石灰浆进料管(405)连通。
9. 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石墨化炉的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浆池(5)一侧依次设有沉淀池(6)与石灰浆搅拌池(7),所述排浆池(5)与沉淀池(6)、沉淀池(6)与石灰浆搅拌池(7)分别通过池壁所设的溢流口A(11)和溢流口B(12)连通,所述溢流口A(11)的高度低于沉淀池(6)池壁高度、高于溢流口B(12)的高度,所述溢流口B(12)的高度低于石灰浆搅拌池(7)池壁高度;所述排浆管(404)的管口设于排浆池(5)的下部。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石墨化炉的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灰浆搅拌池(7)的上方通过支架(703)设有搅拌装置(702),所述石灰浆进料管(405)的一端设于石灰浆搅拌池(7)的池内,通过动力泵将石灰浆搅拌池(7)内的石灰浆(704)输送至除硫塔(4)的喷淋装置(40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泗阳东方碳素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泗阳东方碳素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786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