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转向柱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57612.1 | 申请日: | 2013-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7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朴成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1/18 | 分类号: | B62D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平***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转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柱,尤其特别地是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柱,通过该转向柱,在不使用调整杆的情况下,利用空气或油的压力以完成倾斜或伸缩操作,从而增强驾驶员的操作方便性,并且根据车辆的类型而使用空气或油的压力及调整杆的操作力,可以容易地调整一致动器的操作力,进而可以大大地减少部件数量及制造费用。
背景技术
在一般情况下,一转向柱是一种装置,其围绕在一转向轴上,将驾驶员操纵方向盘而产生的一旋转力传送至一齿条齿轮机构,以支撑所述转向轴的旋转,并且通过一支架耦接至车体,以固定所述转向轴的位置。
所述转向柱可进一步具有一伸缩功能或一倾斜功能,以方便驾驶员。倾斜单元是一种调整方向盘的固定角度的单元,伸缩单元是通过耦接两个中空管而形成,以在所述伸缩单元的轴向上延伸或收缩,以及伸缩单元还具有当车辆碰撞且所述转向轴和转向柱收缩的时候吸收冲击能量的功能。
因此,转向装置可以根据其功能分类为一伸缩转向装置或倾斜转向装置,若需要,倾斜功能可以被加至所述伸缩转向装置。驾驶员可以根据驾驶员的身高或体态而相应地调整方向盘的突出度或倾斜度,以平稳地操纵一转向操作。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用于车辆的转向柱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如图1所示,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用于车辆的转向柱包括:一外管100,用以容纳一转向轴175;一内管170,可插入所述外管100;一下部安装支架165,以将所述内管170固定在一车身上;一上部安装支架105,安装在所述外管100的上侧,以被固定在所述车身上;一距离支架180整体地固定在外管100上,并且具有一伸缩槽185;一平腋板150与所述上部安装支架105形成整体,并且在其中形成长条的倾斜槽110;一固定齿145形成在平腋板150的一外部表面;一致动齿140与所述固定齿145相啮合或相脱离;一倾斜螺栓(tilt bolt)130穿过所述倾斜槽110;一凸轮135与所述致动齿140相啮合;一垫圈125和一螺母120固定在所述凸轮135和一调整杆115上;以及一齿轮弹簧142位于所述致动齿140和所述固定齿145之间。
根据一原理,通过紧固或松开调整杆115进行所述倾斜或伸缩操作,其原理是当所述调整杆115紧固时以至所述外管100和所述内管170被一压力彼此贴合,以至所述平腋板150收窄以施加一压力至外管100而使得倾斜或伸缩操作不能执行,而在另一方面,当所述调整杆115松开时,在外管100和内管170之间的压力消失,则允许倾斜或伸缩操作。
通过松开所述调整杆115,沿着形成在所述距离支架180内的伸缩槽185改变所述倾斜螺栓130的位置,并再紧固所述调整杆115,以完成所述伸缩操作。
通过松开所述调整杆115,沿着倾斜槽110而改变所述倾斜螺栓130的位置,并再紧固所述调整杆115,以完成所述倾斜操作。
当所述调整杆115被锁定时,所述外管100和所述转向轴175被固定。而若所述调整杆115被松开,通过所述凸轮135或所述转向柱可轴向地延伸或收缩,此时所述外管100和所述内管170可相对于一倾斜中心160而倾斜。
然而,根据现有技术,只有当驾驶员所施加的力量松开或紧固所述调整杆时,所述用于车辆的转向柱才可以完成倾斜或伸缩操作,其降低了驾驶员的操作方便性。
进一步,负载集中在所述平腋板和所述距离支架上,用于将所述转向柱与所述倾斜螺栓及调整杆相紧固,以至一支撑力和所述转向柱的强度变弱。
进一步,根据现有技术的用于车辆的转向柱,在倾斜或伸缩操作期间,所述调整杆的致动力的分配(distributions)是根据一伸缩位置,亦即固定倾斜螺栓的所述伸缩槽的位置而变得不同。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上述在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防止一负载集中地传送至一转向柱或防止一负载传送至一转向轴的一部分,均匀地分配一调整杆的操作力,当所述调整杆紧固或松开用以一倾斜或伸缩操作时,保持在一外管和一内管之间的支撑力,以增加整个转向柱的强度,因此,在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时,可防止所述转向柱的形变或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都株式会社,未经万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76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