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55273.3 | 申请日: | 2013-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3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朱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怀宁县华春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1/16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4611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黄疸 肝炎 中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黄疸型肝炎是由各种肝炎病毒或其它化学成分损伤肝脏造成的肝功能损坏,发病时其主要症状为身黄、目黄、尿黄、胁痛、皮肤瘙痒、面色晦暗、恶心、呕吐、厌油、肝大,严重的黄疸型肝炎患者有时会出现肝脏萎缩现象,通过化验科检查出肝功能异常,黄疸指数增高,重型黄疸型肝炎的死亡率较高,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目前,治疗黄疸型肝炎类的西药主要为抑制病毒保肝降酶,从当前看,这些药物大多不理想,中医用药又参差不齐,鱼目混珠,难以凑效,耽误病情,久而久之成为慢性肝炎,久犯久治,久治不愈,甚至转化为肝硬化以至癌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郁金14-16、焦山栀8-12、片姜黄8-12、川黄柏6-8、八股绳45-55、垂柳枝18-22、茵陈18-22、皂矾5-7、透骨草根14-16、田螺28-32和大枣5-8。
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郁金15、焦山栀10、片姜黄10、川黄柏7、八股绳50、垂柳枝20、茵陈20、皂矾6、透骨草根15、田螺30和大枣7。
本发明直接加水煎煮,制成汤剂,每日一剂。也可制成散剂、丸剂服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克)为:郁金15、焦山栀10、片姜黄10、川黄柏7、八股绳50、垂柳枝20、茵陈20、皂矾6、透骨草根15、田螺30和大枣7。
将上述药物中药除皂矾以外的成分,加水煎煮,过滤得药液,浓缩与皂矾混合,制成丸药,每日一剂,分二次服用。
用量和用法:采用水煎服,温开水送服,一个月为一疗程。
典型病例:
病例1:患者苏某,男,56岁,患黄疸型肝炎,右胁部隐痛不适,恶心欲呕,小便黄,舌质红苔白腻,脉滑数,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每次10克,每日2次,服用1个疗程后,皮肤黄染明显好转,症状也有减轻,继续服用1个疗程,黄染及症状消失,抽血化验肝功能正常,痊愈。
病例2:患者韩某,男,50岁,皮肤黄染,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等症状,舌淡苔薄白而滑,脉细缓,确诊为黄疸型肝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每日15克,每日2次,服用2个疗程后,皮肤黄染明显好转,症状也有所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黄染及症状消失,抽血化验肝功能正常,痊愈。
病例3:患者张某,男,63岁,患有黄疸型肝炎,面黄呈橘子色,身热,烦渴,右胁胀闷不适,恶心厌食,身倦便燥,舌苔黄腻,脉弦数,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每次10克,每日2次,服用1个疗程后,皮肤黄染明显好转,症状也有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抽血化验肝功能正常,痊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怀宁县华春医院,未经怀宁县华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52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