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成摆率增强电路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53916.0 | 申请日: | 2013-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9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陈讲重;宁应堂;汪鹏;徐汝云;于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F1/56 | 分类号: | G05F1/56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刘世平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增强 电路 低压 线性 稳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管理技术,特别涉及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技术。
背景技术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Low Dropout Regulator)是电源管理领域中的一类重要电路,具有输出噪声小、成本低、结构简单、低功耗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系统中。随着很多便携式电子系统对电源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LDO已不能满足人们对芯片噪声、电源抑制、瞬态性能等指标的要求。因而,高性能LDO的研究成了电源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如图1所示,典型的LDO电路一般由基准电压源Vref、误差放大器、电源电压输入端VDD、调整管Mp及电阻反馈电路构成,误差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电阻反馈电路连接,反相输入端与基准电压源Vref连接,输出端与调整管Mp的栅极连接,调整管Mp的漏极为输出端,并与电阻反馈电路连接,调整管Mp的源极与电源电压输入端VDD连接,具体的,电阻反馈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及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并与误差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输出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地线连接,调整管Mp一般采用MOS管,如PMOS管,使用时,负载RL一般跨接在输出端与地线之间,片外电容CL与负载并联,其原理是通过带隙基准源产生的稳定电压以及负反馈控制环路得到基本不随环境变化的输出电压。为了提高带负载能力,一般调整管Mp的面积很大,从而在调整管Mp栅极形成数十pF的寄生电容,同时为降低LDO的功耗,静态工作电流很小,从而对调整管Mp栅极充放电将比较缓慢,在输出电流跳变时,输出电压将产生大的上冲、下冲电压尖峰,同时电压恢复稳定时间也将比较长。
近年来,论文中出现很多高电源抑制比LDO解决方案,但是大都以增加电路复杂度、减低负载能力和增加输出电压噪声等为代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克服目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大都以增加电路复杂度、减低负载能力和增加输出电压噪声等为代价解决输出电压产生电压尖峰的缺点,提供一种集成摆率增强电路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集成摆率增强电路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包括基准电压源、误差放大器、电源电压输入端、调整管及电阻反馈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摆率增强电路及补偿电容,所述误差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基准电压源连接,正相输入端与电阻反馈电路连接,输出端与摆率增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摆率增强电路的输出端与调整管的栅极连接,调整管的漏极为输出端,并与电阻反馈电路连接,调整管的源极与电源电压输入端连接,补偿电容的一端与误差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连接,补偿电容的另一端与输出端连接。
具体的,所述误差放大器包括偏置电压输入端、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三PMOS管、第一NMOS管及第二NMOS管,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与偏置电压输入端连接,其源极与电源电压输入端连接,第二PMOS管的栅极为误差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其源极与第一PMOS管的漏极连接,并与第三P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三PMOS管的栅极为误差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第一NMOS管的栅极与其自身的漏极连接,并与第二PMOS管的漏极连接,且与第二N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一NMOS管的源极与地连接,第二NMOS管的漏极与第三PMOS管的漏极连接,并作为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第二NMOS管的源极与地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摆率增强电路包括偏置电压输入端、第四PMOS管、第五PMOS管、第六PMOS管、第七P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五NMOS管及第六NMOS管,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极为摆率增强电路的输入端,与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其源极与第六PMOS管的栅极及第五PMOS管的漏极连接,并作为摆率增强电路的输出端与调整管的栅极连接,第五PMOS管的栅极与第四PMOS管的漏极连接,并与第四NMOS管的漏极及第五N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七PMOS管的栅极与偏置电压输入端连接,其漏极与第三NMOS管的漏极连接,并与第三NMOS管的栅极及第四NMOS管的栅极连接,第六PMOS管的漏极与第六NMOS管的漏极连接,并与第五NMOS管的栅极及第六N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七PMOS管的源极、第五PMOS管的源极及第六PMOS管的源极都与电源电压输入端连接,第三NMOS管的源极、第四NMOS管的源极、第五NMOS管的源极及第六NMOS管的源极都与地线连接。
具体的,所述电阻反馈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及第二电阻,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并与误差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输出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地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39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