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氧化碳回收设备及其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53506.6 | 申请日: | 2013-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1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齐藤聪;北村英夫;宇田津满;清国寿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6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陈松涛;夏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碳 回收 设备 及其 操作方法 | ||
1.一种二氧化碳回收设备,包括:
吸收塔,其使得含有二氧化碳的废气与吸收二氧化碳的吸收溶液相接触,并且生成和排出已吸收二氧化碳的第一富溶液;
流量分配器,其将所述第一富溶液划分为第二富溶液和第三富溶液;
释放塔,其加热所述第二富溶液和所述第三富溶液,使含有蒸汽的二氧化碳被释放以生成稀溶液,排出所述稀溶液,并且使所述稀溶液返回到所述吸收塔;
再加热交换器,其利用从所述释放塔排出的所述稀溶液作为热源来加热所述第二富溶液;
加热单元,其在所述第三富溶液变成所述稀溶液之前利用要从所述释放塔释放的所述含有蒸汽的二氧化碳作为热源来加热所述第三富溶液;
气-液分离器,其将用于加热所述第三富溶液的所述含有蒸汽的二氧化碳分离为二氧化碳和冷凝水;
测量单元,其测量所述气-液分离器中的所述冷凝水的量;以及
控制器,其基于由所述测量单元测量的所述冷凝水的量的变化来控制所述流量分配器中的流量分配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回收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对所述第三富溶液的流率从预定值开始提高富溶液,直到所述测量单元中测量到的所述冷凝水的量变得恒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回收设备,进一步包括再沸器,所述再沸器对所述释放塔中存储的溶液进行加热,
其中所述控制器在确定所述第三富溶液的流率之后控制所述再沸器中的热输入量,使得所述吸收塔中的二氧化碳回收率为预定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氧化碳回收设备,其中所述加热单元是设置在所述释放塔中的填充层,并且
其中所述填充层的设置位置比所述第二富溶液被供应至所述释放塔的部分的位置高。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氧化碳回收设备,进一步包括合流单元,所述合流单元对在所述再加热交换器中被加热的所述第二富溶液和在所述加热单元中被加热的所述第三富溶液进行合流并且将它们供应至所述释放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回收设备,其中所述加热单元是设置在所述释放塔中的填充层,并且
其中所述填充层的设置位置比所述第二富溶液被供应至所述释放塔的部分的位置高。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回收设备,进一步包括合流单元,所述合流单元对在所述再加热交换器中被加热的所述第二富溶液和在所述加热单元中被加热的所述第三富溶液进行合流并且将它们供应至所述释放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回收设备,其中所述加热单元是设置在所述释放塔中的填充层,并且
其中所述填充层的设置位置比所述第二富溶液被供应至所述释放塔的部分的位置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回收设备,进一步包括合流单元,所述合流单元对在所述再加热交换器中被加热的所述第二富溶液和在所述加热单元中被加热的所述第三富溶液进行合流并且将它们供应至所述释放塔。
10.一种用于操作二氧化碳回收设备的方法,包括:
将含有二氧化碳的废气引入到吸收塔中,使所述含有二氧化碳的废气与吸收二氧化碳的吸收溶液相接触,并且生成和排出已吸收二氧化碳的第一富溶液;
将所述第一富溶液划分为第二富溶液和第三富溶液;
使用稀溶液来加热所述第二富溶液;
使用含有蒸汽的二氧化碳来加热所述第三富溶液;
在释放塔中,从被加热的所述第二富溶液和所述第三富溶液释放并且分离含有蒸汽的二氧化碳,以生成所述含有蒸汽的二氧化碳和所述稀溶液;
使用气-液分离器,将用于加热所述第三富溶液的所述含有蒸汽的二氧化碳分离成二氧化碳和冷凝水;
测量所述气-液分离器中的冷凝水的量;以及
基于所述冷凝水的量的变化来控制所述第二富溶液和所述第三富溶液之间的流量分配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操作二氧化碳回收设备的方法,其中富溶液从预定值开始提高所述第三富溶液的流率,并且所述第三富溶液的所述流率被设置为在所述冷凝水的量变得恒定时的流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操作二氧化碳回收设备的方法,其中在确定所述第三富溶液的所述流率之后对连接到所述释放塔的再沸器中的热输入量进行控制,使得所述吸收塔中的二氧化碳回收率变为预定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350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储存罐的支承结构
- 下一篇:干燥剂、干燥装置、干燥剂压制模具及其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