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尺寸2D-3D切换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52704.0 | 申请日: | 2013-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2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顾开宇;马骥;于涛;邢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维真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3/00 | 分类号: | H04N13/00;G02B27/2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宏威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尺寸 切换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尺寸2D-3D切换显示装置,属于光学领域。
背景技术
还原真实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因此近年来,立体显示技术已经成为显示领域的一大趋势,通过立体显示器,可以还欣赏逼真的三维世界,能够为观众带来视觉和感官上的全新感受。随着大屏幕LED的发展和普及,像素点距越来越小、单位平米价格数越来越低,因此极具震撼效果的裸眼3D的大屏幕LED需求越来越大。
目前的3D影像显示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类,即眼镜式、头戴显示器式、以及裸眼式。裸眼式3D无需佩戴任何辅助设备,成为3D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可分为在空间中分离图像的方式(空间分割方式)以及时间分割方式(交互显示方式)。裸眼3D最先开始开发的是小尺寸2视点(双眼)方式。最先投放市场的也是小尺寸双眼方式,但双眼方式对于中大尺寸而言,由于其视角狭小,妨碍人们欣赏。继双眼方式之后,多视点以及3D视点数更多的超多视点方式相继被研发出来。
视差格栅(Parallax Barrier)方式属于裸眼3D技术中非常成熟的技术之一,基本构造如图1所示。液晶面板的背面配置有背照灯。在液晶面板上设置起遮光板作用的狭长切口(图中的视差栅格)。通过狭长的切口,R(右图像)只到达右眼,L(左眼图像)只到达左眼,对于位于画面正前方的观看者而言,由于产生了视差,从而获得立体视觉。
设液晶面板的像素点距为P,视差栅格的栅格间距为Q,液晶面板像素与视差栅格的距离为G。另外,设观看者到视差栅格的观看距离为D,人的双眼间距为E,一个视差栅格所包含的像素个数为n(3D显示所采用的3D视点数)。可计算得出:
但由于这样的视差栅格是物理存在的,因此视差栅格的遮挡作用使得显示屏本身的物理分辨率下降,导致在正常显示的二维画面(2D)时,人们看不清原来的内容,即分辨率的下降,以常见的8视点技术为例,若采用点距有P3的LED,在6米×3米的范围内,分辨率才能达到1080P,即所谓的高清显示,而这样的分辨率在20寸的台式显示器上即可实现,因此对于大屏幕LED而言,这样的分辨率是较低的,而增加视差栅格后分辨率仅为原来的1/8,因此严重影响了大屏幕的正常使用。因此只有解决了大屏幕LED的裸眼3D和二维画面的切换技术才能使得大屏幕裸眼3D得以普及应用。
对于LED大屏幕裸眼3D显示领域的应用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目前的TN型光开关主要依赖于TFT面板厂家,即便不考虑加工成本,目前单片最大面积可以到110寸(3平方米左右),相比日益发展的LED大屏幕(10平米以上)发展,显然不能满足。二是目前的LED屏幕表面均没有偏光片这样的器件存在,额外增加偏光片将会使得LED的亮度损失50%,影响了LED本身高亮的特点,限制了LED使用的场合;三是对于大屏幕LED而言,面积比较大,而起到视差格栅的器件需要与LED表面间隔一定的距离,因此对于已经加工好视差格栅(直接存在的或是通电后显现)的器件而言,需要拼接,而对于如此大的幅面,拼接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对于大屏幕LED的2D/3D切换需要新的技术形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LED大屏幕裸眼3D显示领域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大尺寸2D-3D切换显示装置。
本发明所述一种大尺寸2D-3D切换显示装置,它包括LED屏幕、玻璃基板和光源方盒;
玻璃基板设置在LED屏幕和光源方盒之间,LED屏幕和玻璃基板平行;
玻璃基板面向光源方盒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光学薄膜;
光源方盒内置光源,在光源方盒的面向玻璃基板的出光侧表面设置有掩膜板;
LED屏幕的尺寸为10平方米~20平方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维真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维真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27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重构集成电路
- 下一篇:一种隐形托槽、隐形牙弓丝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