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野外组装的射频电缆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52396.1 | 申请日: | 2013-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7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邓腾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蓝麦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4/40 | 分类号: | H01R24/40;H01R13/02;H01R4/5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胡东升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 野外 组装 射频 电缆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野外组装的射频电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传统射频电缆连接器进行与射频电缆进行组装时,需要专业的装配工具,对装配的环境要求较高,一旦其中的任一条件不能满足,就无法完成组装,传统射频电缆连接器的组装过程可以结合如图2、3进行,具体是将连接器的插孔6安装到专用的工装的孔中,将特定长度的焊锡丝放入到插孔6尾部的焊接孔中,使用恒温烙铁对插孔6进行加热直至焊锡丝完全熔化,再将射频电缆的内芯9插入到插孔6尾部的孔中,完成内导体的焊接;在对射频电缆的编织网10进行固定时,先将焊接有插孔6的射频电缆内芯9经连接器外壳7尾部插入,将射频电缆的编织网10附在外壳尾部的网纹上,将压线管8上推与外壳7台阶接触,使用安装有专用冲压模具的冲床将射频电缆的编织网10与连接器的外壳7冲压到一起,完成传统射频电缆连接器进行与射频电缆的组装。由于该种组装方式需要专业化的设备、模具以及需要使用到电力系统,导致这种方式存在三大弊端:一是环境局限性,对于无电力供应的环境下,无法完成该种射频电缆连接器与射频电缆组装;二空间平台局限性,由于需要使用到恒温电烙铁与冲床,如果没有操作平台为其提供支撑就无法实现装配;三是装配的固定性,由于现在许多的射频电缆位于高空的信号塔上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装配的,具有随时任意性,传统的射频电缆连接器由于需要专业的设备与电力供应,就无法适应组装的灵活性。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野外组装的射频电缆连接器,具有性能可靠、指标优良、结构简单、易于安装、装配工具简单,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可以适合在野外与高空作业等优点。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野外组装的射频电缆连接器,包括外导体以及同轴设置于所述外导体内腔中的内导体,在所述内导体外周同轴套接有绝缘介质,所述绝缘介质与所述外导体的内腔壁紧配合,在所述内导体的尾端部设置有中心固定孔;
所述外导体的尾端设有螺纹内孔,设置与所述外导体螺纹连接的后座,所述后座设有锥形中空内腔,并设置与所述锥形中空内腔匹配的锥形套筒,所述锥形套筒的大端朝向内导体一侧。
本发明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所述锥形套筒的内腔壁呈波纹管状。
所述锥形套筒大端的端面为锥形面,对应地,所述外导体内孔螺纹段的后端设有与所述锥形套筒大端配合的锥形面。
所述锥形套筒的圆周面上沿轴向设有四道收缩缝,四道收缩缝沿锥形套筒的圆周方向等分分布,各所述收缩缝自所述锥形套筒的小端部延伸至锥形套筒的中部。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的射频电缆连接器,在于其结构简单,无需使用专业的焊接与冲压设备进行装配,拓宽了产品组装时的环境局限性,可以适应于野外与高空作业。
本发明射频电缆连接器采用无焊接与冲压工艺,方便生产时对性能指标的调试,且在连接器内导体与射频电缆的内芯之间进行装配时,直接使用压线钳进行压接的方式进行,有效规避了使用恒温烙铁焊接时出现的虚焊、漏焊、焊点不均匀等不良现象与隐患;该种结构不但可以保证产品的指标可靠性,而且方便安装、拆卸与调试。
本发明的锥形套筒内孔设置固定波纹,且在锥形套筒的外圆周上设有四道收缩缝,有限保证射频电缆在紧固过程中,始终呈圆形,且固定波纹与锥形孔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增加电缆编织网与连接器外导体接触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射频电缆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本发明射频电缆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图1C为本发明射频电缆连接器的外形示意图;图2为传统射频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射频电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内导体,101中心固定孔,2外导体, 3绝缘介质,4后座,41锥形中空内腔,5锥形套筒,51收缩缝,52锥形面,6插孔,7外壳,8压线管,9内芯,10编织网,11绝缘子,12外六面体。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结合附图,本实施例的适用野外组装的射频电缆连接器,包括外导体2以及同轴设置于外导体内腔中的内导体1,在内导体外周同轴套接有绝缘介质3,绝缘介质3与外导体2的内腔壁紧配合,从而将内导体1支撑固定在外导体内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蓝麦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蓝麦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23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户外35kV插拔式避雷器
- 下一篇:便携式煤层槽波采集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