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交联调剖调驱剂及其配制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9427.8 | 申请日: | 2013-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8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君;龙华;李瑞;马昌明;汪小平;杨开;潘建华;王浩;郝瑞辉;柳荣伟;安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44 | 分类号: | C09K8/44;C09K8/588;C08J3/24;C08L33/26;C08G8/22;E21B4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韩蕾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交联 调剖调驱剂 及其 配制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油田开发的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试剂,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二次交联调剖调驱剂及其配制方法与应用,所述的二次交联调剖调驱剂是一种高分子聚丙烯酰胺类粘弹性水基凝胶材料,可用于油井堵水、水井调剖等。
背景技术
堵水调剖技术是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提高注水效果和油田最终采收率的有效方法,国内油田科学工作者在该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许多类型的堵水调剖剂和方法在陆地油田得到了成功地应用,但实际应用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辽河油田稠油开发为例,其是以热采为主,但仍有部分区块采用常规水驱开发方式。针对这些区块应用的调堵技术,一般还是沿用稀油调堵技术,没有专门开发适合稠油油藏特点的调剖堵水剂和配套施工工艺,然而,稀油调堵技术应用于稠油区块,存在调堵剂初始粘度差、易窜进等问题。
二次交联凝胶调剖调驱技术是利用二次交联凝胶,分别在地面、地层内部各发生一次交联,一次交联后分子团变大,限制其进入低渗油藏,避免对低渗油藏的污染,二次交联后凝胶强度加大,发挥封堵和驱油的作用。采用二次交联的预凝胶技术,对于严重非均质油藏,可减少凝胶对低渗透部位的封堵,改善油藏吸水剖面,达到调剖和驱油的作用。
二次交联凝胶调剖调驱技术中,二次交联凝胶体系(预凝胶体系)的是研究重点之一。现有技术文献“二次交联凝胶调驱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李艳梅等人,《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第4期)公开了一种预凝胶体系,主要是考察了聚合物浓度、交联剂浓度、pH值、温度和盐水矿化度对预凝胶体系的影响,该预凝胶体系主要是针对传统弱凝胶调驱容易进入低渗油藏造成污染等缺点而提出,其适用温度≤90℃,矿化度≤15×104mg/L,最大成胶粘度0.5~8×104MPa·S。文献“裂缝性油藏二次交联凝胶调剖体系的研究”(邱玲等人,《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8年10期)公开了一种二次交联凝胶调剖体系,确定了该体系的最佳配方:KYPAM(抗盐梳型聚丙烯酰胺)浓度为1500~2000mg/L、KYPAM与Cr~(3+)交联剂质量比为20:1~40:1、第二交联剂BD浓度为800~1200mg/L、热稳定剂RW浓度为5~10mg/L、体系pH值为9.0,该一次交联凝胶的形成对调剖剂原液在裂缝中的滤失具有很好的防护作用,二次交联凝胶体系可明显提高裂缝性油藏的采收率。CN102816558A公开了一种深部调剖堵水用堵剂,其是采用苯酚-六亚甲基四胺(乌洛托品)交联体系,该体系需要在55℃以上才能分解出甲醛并参加反应,不适合用于浅层稠油油藏(此类油藏的温度一般在50℃以下)。
对于适合稠油油藏特点的调剖堵水剂和配套施工工艺,国内外目前的研究和应用甚少。特别是对于经过长期注水开发的浅层低温稠油油藏,经检索,未发现可行的调剖堵水剂和配套施工工艺的相关技术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在于针对当前稠油油藏堵水调剖现状,提供一种二次交联调剖调驱剂,解决稠油油藏水驱效率低的问题,提高普通稠油区块的开发速度和采收率,且该二次交联调剖调驱剂适用于浅层低温稠油油藏。
为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交联调剖调驱剂,其配方组成包括:
本发明的二次交联调剖调驱剂,预交联采用重铬酸钾/亚硫酸钠体系,可向其中加入100~300ppm浓度的促进剂,所述的促进剂可使用硫脲、硫代硫酸钠等,促进剂使用与否视环境温度而定,其作用是加快预交联成胶速度,在30℃~50℃条件下1~2h形成凝胶,成胶粘度500~1500mPa.s;采用间苯二酚与甲醛反应生成酚醛树脂交联体系进行二次交联,在30℃~70℃条件下反应24~48h,凝胶粘度上升至5000~30000mPa.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94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