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板式座椅靠背骨架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44944.6 | 申请日: | 2013-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0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朱斐翔;钱滨;陶惠家;徐燕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延锋江森座椅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68 | 分类号: | B60N2/68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65505 山东省烟***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式 座椅 靠背 骨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靠背结构,尤其是一种单板式座椅靠背骨架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和图2所示,目前传统的座椅靠背骨架2包括背板21和焊接于背板21上众多子零件,包括头枕梁22、支撑梁23和转轴支架24等,且原结构搭边量相互干涉会使零件翘起,零件间的间隙过大,影响焊接质量;搭边量过小导致无法焊接。原结构单件较多,组成焊接总成后由于公差累积的原因导致头枕安装孔孔位偏差较大,会对头枕安装以及正常操作带来一定影响。需要制造多套零件模具、检具及工装夹具,制造、工序繁琐,产品重量重,生产周期长,场地占用广。生产工程中费时费力,成本太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焊接工艺简单,焊缝数量少,总成焊接热变形非常小,装配效果好的单板式座椅靠背骨架结构。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板式座椅靠背骨架结构,所述结构包括背板以及一体冲压成型于所述背板上的复数子零件。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子零件包括头枕梁,所述头枕梁一体冲压成型于所述背板的上端。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子零件包括支撑梁总成,所述支承梁总成一体冲压成型于所述背板上。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支承梁总成包括3根竖梁和1根底梁,所述竖梁一体承压成型于所述头枕梁与所述底梁之间。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优化了产品整体布局结构,采用高强度薄板设计,研究并结合了冲压制造可行性,可直接集成头枕梁和支撑梁等座椅机构件,结构重量轻,在保证产品性能及强度的同时控制不必要的零件生产,减少各类模具、检具,节省产品生产周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而且场地占用面积也小,人工操作时间明显减少,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满足了降本增效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座椅靠背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统的座椅靠背骨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单板式座椅靠背骨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单板式座椅靠背骨架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单板式座椅靠背骨架结构中头枕梁与头枕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传统的座椅靠背骨架中头枕梁与头枕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传统的座椅靠背骨架中支撑梁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单板式座椅靠背骨架结构中支撑梁总成的成型结构示意图。
图9是传统的座椅靠背骨架中头枕梁与支撑梁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单板式座椅靠背骨架结构中头枕梁与支撑梁之间的成型结构示意图。
图11是传统的座椅靠背骨架中焊接光束穿过背板开洞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单板式座椅靠背骨架结构的背板成型结构示意图。
图13是传统的座椅靠背骨架的焊缝分布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单板式座椅靠背骨架结构的焊缝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参阅图3~图5所示,本发明单板式座椅靠背骨架结构1包括背板11以及一体冲压成型于背板11上的子零件,子零件包括头枕梁12和支承梁总成13等。优化了产品整体布局结构,采用高强度薄板设计,研究并结合了冲压制造可行性,可直接集成背板11、头枕梁12和支承梁总成13等座椅机构件,配合图5所示,头枕梁12上开设有复数头枕安装孔121,头枕122通过插设于安装孔121内安装于头枕梁12上。支承梁总成13包括3根竖梁131和1根底梁132,竖梁131一体冲压成型于头枕梁12与底梁132之间。骨架结构重量轻,在保证产品性能及强度的同时控制不必要的零件生产,减少各类模具、检具,节省产品生产周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而且场地占用面积也小,人工操作时间明显减少,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满足了降本增效的要求。是一款集成性很高的单板式座椅靠背骨架结构1;两侧的转轴支架14全部包覆在结构1背部,增强整体结构的刚性及抗扭性,可直接与车身匹配,安装方便;从正面看骨架结构1简约、美观,整体重量符合当前的轻量化趋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延锋江森座椅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烟台延锋江森座椅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49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电动车辆的提醒系统和提醒方法
- 下一篇:智能电源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