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油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控制系统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42047.1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3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勋;郭承毅;谢东坡;张仪栋;闵照源;周亮;赵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1/00 | 分类号: | F01N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12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油车 燃油 蒸发 污染物 控制系统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装置,具体的讲是关于一种汽油车燃油蒸发污染物的控制系统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由于对汽油车的排放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使用汽油车因为汽油挥发的控制也比较严格。现在汽油车中普遍采用在汽油车上安装碳罐对汽油蒸发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并且在使用车辆的时候将脱附出来的汽油蒸汽进行燃烧,从而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
针对碳罐一般要进行如下项目的检测:
1、密封性测试
2、控制系统通气阻力性能测试
3、初始工作能力(吸附和脱附)测试
4、终了工作能力(吸附和脱附)测试。
5、蒸汽贮存装置工作能力测试
6、耐候性能测试
7、耐振动性能测试
8、翻转止流装置性能测试
但是,截止目前,对碳罐的综合性能的检测或者测试都没有一个比较完善或者完美的测试设备,其主要是对碳罐性能进行单项测试,都不能进行综合的检测,而且测试过程复杂并且测试设备多而繁杂,综合测试结果和测试效率都不能令用户满意。
鉴于以上情况,有必要对现有汽油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控制系统检测设备——碳罐检测方法进行改进,达到简便并且快捷的解决以上问题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油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控制系统测试装置,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响应快,性能稳定;测试效率高,精度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本发明是一种汽油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控制系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
燃油蒸汽或正丁烷混合气、高纯氮气钢瓶分别通过气管与三通管连接后与碳罐吸附口联通,碳罐脱附口通过气管与真空泵连接,所述碳罐设置在电子天平上,在所述钢瓶与三通管、碳罐与真空泵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并且各种传感器通过采集模块系统与工控计算机连接,所述真空泵通过工控计算机继电器输出模块加以控制。
进一步,在所述汽油蒸汽或正丁烷气钢瓶、高纯氮气钢瓶与三通管之间分别设置有流量调节阀、压力调节阀、截止阀及压力传感器等。通过该结构可以达到结构简单、传输数据块、测试效果好的目的。
进一步,在所述脱附口与真空泵之间设置有截止阀,压力调节阀,流量传感器以及流量调节阀。本结构便于调节流量及压力大小,结构简单可靠。
进一步,所述碳罐下端设置有与大气相通的大气口,所述大气口一与空气干燥压缩机相连,另一个端口与辅助碳罐相连。通过本方案简单易行,充分保证气体干燥并且使用辅助碳罐充分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进一步,所述在截止阀与压力调节阀之间连接有另一管路,通过联通气管连接大气口与干燥空气压缩机之间的气管,在所述联通气管上设置有压差计。通过设置压差计,保证脱附口与干燥空气管之间的压力差,提高测试效率,并可以使干燥空气进入碳罐。
进一步,在碳罐连接的各个接口均采用柔软波纹管进行连接,并且有卡扣进行紧固;通过本结构可以保证管路充放气变形对于电子天平的影响因素,尽量排除管路变形对于电子天平称重值的影响,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进一步,所述汽油蒸汽与正丁烷、氮气混合气钢瓶与碳罐连接的管路为密封装置,并设置有气体防爆装置以及可燃气体报警传感器。该结构中的可燃气体报警传感器监控试验环境中丁烷和汽油蒸汽在空气中的含量,保证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该汽油车污染物控制检测装置,可以在减少了检测碳罐各项性能的设备以及劳动强度并且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响应快,性能稳定;测试效率高,精度高可靠,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整个检测过程中系统都处于安全运行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碳罐性能试验台气路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控制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以及控制系统图,其中汽油蒸汽或正丁烷的钢瓶1以及高纯氮气钢瓶21分别通过气管与三通管连接后与碳罐7的吸附口6联通,碳罐7的脱附口8通过气管与真空泵13连接,所述碳罐7设置在电子天平称(未画出)上,在瓶罐与三通管、碳罐与真空泵之间设置有压力调节阀并设有压力传感器以及流量传感器4、12,温度传感器,并且各种传感器通过采集模块系统与工控计算机连接,所述真空泵13还通过工控计算机的继电器输出模块来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20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控制机构
- 下一篇:一种可变气门升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