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吡噁唑菌酮的合成及作为农用杀菌剂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40859.2 | 申请日: | 2013-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6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覃兆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五元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13/04 | 分类号: | C07D413/04;A01N43/76;A01P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吡噁唑菌酮 合成 作为 农用 杀菌剂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高杀菌活性的吡噁唑菌酮的合成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噁唑菌酮是由杜邦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高效、广谱的杀菌剂,适宜作物如小麦、大麦、豌豆、甜菜、油菜、葡萄、马铃薯、爪类、辣椒,番茄等,主要用于防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亚纲中的重要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晚疫病等。
吡啶杂环是农药化合物中的常见结构单元,在含苯环的农药品种中用吡啶环取代苯环往往能提高其活性,甚至影响其作用机理。为此我们将噁唑菌酮中5-位上的一个苯环以吡啶环取代,设计并合成了化合物(I),
其合成路线如下:
化合物I具有比噁唑菌酮更强的抑制菌丝生长活性。
本发明可以用下述的实例来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仅仅限于这些实例。
实施例1.6-三甲硅基-2-(6-苯氧基-3-乙酰吡啶基)丙腈的制备
在250mL单口瓶中加入10.5g(0.05mol)化合物2,碘化锌20g(0.05mol),二氯甲烷150mL,缓慢滴加三甲基氰硅烷5.5g(0.055mol)。室温搅拌反应12小时。过滤,无水硫酸钠干燥,脱溶。得化合物3白色固体9.3g,收率60%。
1H NMRδ:0.21(s,9H,Si(CH3)3),1.87(s,3H,CCH3),6.93(dd,J=8.6,0.6Hz,Py-H),7.13-7.25(m,3H,Ph-H),7.39-7.44(m,2H,Ph-H),7.81(dd,J=8.6,2.7Hz,Py-H),8.38(dd,J=2.7,0.6Hz,Py-H).
实施例2.2-羟基-2-(6-苯氧基-3-乙酰吡啶基)丙酸的制备
在100mL单口瓶中加入化合物32.4g(0.01mol),浓盐酸12mL,1,4-二氧六环25mL,加热回流12小时。脱溶,粗产物加入10mL水,乙酸乙酯3×10mL萃取,合并有机相,用碳酸氢钠饱和水溶液25mL洗涤,水相调pH=2,再用乙酸乙酯3×10mL萃取。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脱溶。得化合物4白色固体1.2g,收率46%。
实施例3.2-羟基-2-(6-苯氧基-3-乙酰吡啶基)丙酸甲酯的制备
在100mL单口瓶中加入化合物42.6g(0.01mol),碘甲烷1.7g(0.012mol),氢氧化锂0.3g,无水丙酮50mL。室温搅拌反应12小时,过滤,脱溶,粗产物加水30mL,调pH=5,乙酸乙酯3×10mL萃取,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脱溶。得化合物5白色固体1.9g,收率70%。 1H NMRδ:1.77(s,3H,CCH3),3.79(s,3H,OCH3),3.88(s,1H,OH),6.87(dd,J=8.6,0.6Hz,Py-H),7.11-7.23(m,3H,Ph-H),7.37-7.43(m,2H,Ph-H),7.87(dd,J=8.6,2.6Hz,Py-H),8.36(dd,J=2.7,0.6Hz,Py-H).
实施例4.5-甲基-5-(6-苯氧基-3-乙酰吡啶基)-3-苯胺基-2,4-噁唑啉酮的制备
在50mL带温度计的三口瓶中加入化合物51.3g(0.005mol),干燥二氯甲烷10mL,冰浴冷却控温0-5℃下,分批加入悬浮于10mL干燥二氯甲烷中的N,N’-羰基二(1,2,4-三氮唑)0.9g(0.0055mol),室温下搅拌0.5小时。然后滴加溶于10mL干燥二氯甲烷的苯肼0.55g(0.005mol),室温下搅拌4小时。再加入三乙胺0.25mL,加热回流1.5小时。冷却后有固体析出,过滤,滤液用水2×10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脱溶,与过滤出的固体合并。柱层析纯化,乙酸乙酯:石油醚1:3。得淡黄色固体0.6g,收率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五元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金五元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08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