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杂质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39936.2 | 申请日: | 2013-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0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华;李明叶;郭祥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07/87 | 分类号: | C07D307/87;C07D307/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9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草酸 艾司西酞 普兰 杂质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杂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Escitalopram Oxalate),化学名:S-(+)-1-[3-(二甲氨基)丙基]-1-(4-氟苯基)-1,3-二氢异苯并呋喃-5-腈草酸盐,是一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是西酞普兰(I)(结构式如下)的S型异构体(商品名Lexapro)。研究表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拥有独特的5-羟色胺异构位点结合机制,对5-羟色胺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由美国森林实验室(Forest Laboratories)公司和丹麦灵北(Lundbeck)公司联合开发,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于2002年3月首次在瑞士等欧美国家上市,于8月份获得FDA批准,用于重症抑郁的治疗和抑郁的维持治疗。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及西酞普兰(I)的合成主要反应路线如下:
(1)由5-氰基苯酞与对氟溴苯格氏试剂反应,再与N,N-二甲基-3-氯丙胺格氏试剂反应,成氢溴酸盐再游离,生成4-(4-二甲氨基-1-对氟苯基-1-羟丁基)-3-羟甲基-1-苯腈;纯化后拆分,制得(S)-4-(4-二甲氨基-1-对氟苯基-1-羟丁基)-3-羟甲基-1-苯腈;与三乙胺,对甲苯磺酰氯环合反应制得(S)-西酞普兰;再与草酸反应制得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该条路线相对较短,成本适宜,利于工业化生产(WO2010004575;US2011092719;US2011065938;U.S.Pat.NO.4650884;U.S.Pat.NO.4943590),合成路线如下式所示。
(2)由5-氰基苯酞与对氟溴苯格氏试剂反应,再与N,N-二甲基-3-氯丙胺格氏试剂反应,猝灭后,成氢溴酸盐,再游离,生成4-(4-二甲氨基-1-对氟苯基-1-羟丁基)-3-羟甲基-1-苯腈;最后与三乙胺,对甲苯磺酰氯环合反应制得西酞普兰(I)(US2010/0087664A1)。该工艺比较成熟,成本比较低廉,应用比较广泛。
(3)由5-氰基苯酞与对氟溴苯格氏试剂反应,生成4-(4-氟苯甲酰基)-3-羟甲基-1-苯腈,四氢铝锂还原,生成4-[1-(4-氟苯基)羟甲基)]-3-羟甲基-1-苯腈,环合,生成1-(4-氟苯基)-1,3-二氢异苯并呋喃-5-腈,在氢化钠存在下与N,N-二甲基-3-氯丙烷发生烷基化反应得到西酞普兰(I)(WO2005/077927A1;WO2004080988)。该路线采用四氢铝锂及氢化钠等易燃危险试剂,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4)以5-氰基苯酞为原料,经过与对氟溴苯格氏试剂反应,水解,硼氢化钠还原,闭环,再与N,N-二甲基-3-氯丙胺格氏试剂反应也可制得西酞普兰(I)(W098/19511)
制得高纯度的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关键在于杂质的控制,因此对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杂质的合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美国药典USP35-NF30中指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总杂不得超过0.5%,其中需要研究的六个杂质包括:西酞普兰酰胺杂质,化学名:1-[3-(二甲氨基)丙基]-1-(4-氟苯基)-1,3-二氢异苯并呋喃-5-甲酰胺;西酞普兰内酯杂质,化学名:1-[3-(二甲氨基)丙基]-1-(4-氟苯基)-3-氧-1,3-二氢异苯丙呋喃-5-腈;西酞普兰N-氧化杂质,化学名:1-[3-(二甲氨基)丙基]-1-(4-氟苯基)-1,3-二氢异苯丙呋喃-5-腈N-氧化物;西酞普兰去甲基杂质,化学名:1-[3-(甲氨基)丙基]-1-(4-氟苯基)-1,3-二氢异苯并呋喃-5-腈;西酞普兰缩醛杂质,化学名:1-[3-(二甲氨基)丙基]-1-(4-氟苯基)-3-氧-3H-2-苯并呋喃-5-腈;西酞普兰格氏反应杂质,化学名:4-(二甲氨基)-1-[1-[3-(二甲氨基)丙基]-1-(4-氟苯基)-3H-2-苯并呋喃-5-基]-1-丁酮。国内外对于西酞普兰杂质的合成报道文献极少,尤其是对西酞普兰酰胺杂质(II)、西酞普兰内酯杂质(III)和西酞普兰N-氧化杂质(IV)(结构式如下)三个杂质的合成目前未见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三个杂质:西酞普兰酰胺杂质(II)、西酞普兰内酯杂质(III)和西酞普 兰-N-氧化杂质(IV)的合成方法,本发明的合成路线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99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