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语音辨识系统以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8644.7 | 申请日: | 2013-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4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冠良;姜智尹;张哲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15/08 | 分类号: | G10L15/08;G10L15/3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薛金才;蔡学俊 |
地址: | 35001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语音 辨识 系统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语音辨识系统以及方法。
背景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是用以将人类的语音中的词汇内容转换为计算器可存取的输入,例如按键、二进制编码或者字符序列。目前一般常用规则模型或是统计模型,来进行语音辨识的搜寻和比对。规则模型会分析语音中的语言文法、结构等,来进行语音辨识。统计模型则会使用机率统计的方式,来搜寻语言单位内的数据。不管应用何者进行语音辨识,皆有一定的复杂度。
传统的语音辨识系统中,常会将全部的系统实作在单一使用者装置上。然而,此种作法多半需要耗费使用者装置上较多的计算资源,才能够达到实时的语音辨识且具有一定的辨识正确率。此外,此类的使用者装置多半采用封闭系统架构,不方便使用者更新字典文件。
因此,如何降低使用者装置进行语音辨识所需耗费的计算资源,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相关领域亟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态样是在提供一种语音辨识系统,用以根据使用者对应的个人字典文件,进行语音辨识。语音辨识系统包含一服务器、一数据传输界面以及一语音辨识装置。语音辨识装置透过数据传输界面与服务器建立连结。语音辨识装置包含一麦克风、一输出组件以及一处理组件。处理组件电性连接麦克风以及输出组件。处理组件包含一使用者信息接收模块、一个人字典取得模块、一语音接收模块、一音讯转换模块以及一搜寻模块。使用者信息接收模块接收一使用者的一使用者信息。个人字典取得模块透过数据传输界面,传送使用者信息至服务器,以取得使用者信息对应的一个人字典文件。语音接收模块透过麦克风接收使用者的一待辨识语音讯号。音讯转换模块根据使用者对应的一声纹档案,将待辨识语音讯号转换为一数字特征文件。搜寻模块根据数字特征文件搜寻个人字典文件,以取得一语音辨识结果,并透过输出组件,输出语音辨识结果。
本发明的另一态样是在提供一种语音辨识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
(a)由一语音辨识装置,接收一使用者的一使用者信息;
(b)由语音辨识装置传送使用者信息至一服务器,以取得使用者信息对应的一个人字典文件;
(c)透过语音辨识装置的一麦克风接收使用者的一待辨识语音讯号;
(d)由语音辨识装置根据使用者对应的一声纹档案,将待辨识语音讯号转换为一数字特征文件;以及
(e)由语音辨识装置根据数字特征文件搜寻个人字典文件,以取得一语音辨识结果,并输出语音辨识结果。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语音辨识系统的功能方块图。
图2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语音辨识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100:服务器
110:更新模块
120:相关字典提供模块
200:数据传输界面
300:语音辨识装置
310:麦克风
320:输出组件
330:处理组件
331:使用者信息接收模块
332:个人字典取得模块
333:语音接收模块
334:音讯转换模块
335:搜寻模块
336:声音辨识模块
337:辨识错误判断模块
400:语音辨识方法
410-450: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及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精神,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了解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后,当可由本发明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语音辨识系统的功能方块图。语音辨识系统根据使用者对应的个人字典文件,进行语音辨识。
语音辨识系统包含一服务器100、一数据传输界面200以及一语音辨识装置300。其中,服务器100可由至少一个服务器所提供。当服务器100由多个服务器所提供时,此些服务器可包含至少一当地服务器、至少一云端服务器或其组合。其中,当地服务器可储存当地字典文件,以服务当地使用者;云端服务器则可储存专业字典文件,服务所有使用者。
数据传输界面200可为有线或无线网络通讯协议。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数据传输界面200可为其它类型有线或无线的数据传输界面,并不限于本揭露书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86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