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力反馈机构、电子装置及抑制壳体振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37107.0 | 申请日: | 2013-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8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许文杰;陈明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9 | 代理人: | 严慎;孙怡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汐***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馈 机构 电子 装置 抑制 壳体 振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力反馈机构、电子装置及抑制壳体振动的方法,尤指一种可有效抑制壳体振动的力反馈机构及其相关电子装置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触控屏幕逐渐取代一般仅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屏幕,成为计算机系统的主流配备,触控屏幕的表面可被直接触摸按压以方便地输入控制指令。触控屏幕已被大量应用在笔记本型计算机及一体式计算机。然而,在触控屏幕上点击或滑动时,使用者施加的外力会造成笔记本型计算机或一体式计算机的屏幕端晃动,例如笔记本型计算机的屏幕端会相对系统端摇晃,一体式计算机的屏幕端会相对底座摇晃。若屏幕端的晃动幅度过大或持续时间太久,会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有效抑制触控屏幕的过度晃动的机制及相关操作方法,便为现今计算机产业的重点发展目标之一。
从而,需要提供一种力反馈机构、电子装置及抑制壳体振动的方法以实现上述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有效抑制壳体振动的力反馈机构及其相关电子装置和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一种力反馈机构,该力反馈机构设置于一壳体内,用以抑制该壳体的振动,该力反馈机构包括:一加速度感测器、一力量产生器以及一控制器;该加速度感测器检测该壳体的一加速度参数;该力量产生器用来沿着一第一方向与一第二方向分别产生一有效力,且该第一方向实质相对于该第二方向;该控制器电连接该加速度感测器与该力量产生器,该控制器取得并分析该加速度参数的绝对值与方向性,以根据该绝对值及该方向性驱动该力量产生器产生该相应的有效力。
本发明还公开该控制器比较一阈值参数和该加速度参数的该绝对值,并在该绝对值大于该阈值参数时启动该力量产生器以产生该有效力,且在该绝对值小于该阈值参数时关闭该力量产生器。
本发明还公开该控制器在该加速度参数的该方向性同向于该第一方向时,驱动该力量产生器产生沿着该第二方向的该有效力。该控制器还在该方向性同向于该第二方向时,驱动该力量产生器产生沿着该第一方向的该有效力。
本发明还公开该力量产生器包含一电磁组件、一磁性组件以及一配重组件。该磁性组件活动地设置在该电磁组件上,该配重组件连接该磁性组件。该控制器驱动该电磁组件产生磁场变化,使该磁性组件相对该电磁组件移动,以通过该配重组件的简谐振动产生该有效力。
本发明还公开该力量产生器包含一转动组件以及一配重组件。该转动组件具有一转轴,该配重组件以偏心方式设置在该转轴上。该配重组件随着该转轴的旋转运动而产生该有效力。
本发明还公开该力量产生器包含一摆动组件以及一配重组件,该配重组件连接于该摆动组件的一桥接杆。该配重组件随着该桥接杆的往复移动而产生该有效力。
本发明还公开该力量产生器还包含至少二避震组件,设置在该配重组件的两相对侧面。
本发明还公开该力反馈机构还包含有一计时器,电连接该控制器。该控制器利用该计时器计算一预设周期,以周期性地驱动该力量产生器产生该有效力。
本发明还公开该控制器每隔该预设周期决定是否驱动该力量产生器产生该有效力;或者依据该壳体的振动周期,驱动该力量产生器产生和该壳体具有实质相同振动周期的该有效力。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以及一力反馈机构。该第二壳体的一端边以可相对活动的方式设置在该第一壳体。该力反馈机构设置在该第二壳体相对该第一壳体的另一端边。该力反馈机构包括一加速度感测器、一力量产生器以及一控制器。该加速度感测器用来检测该壳体的一加速度参数。该力量产生器用来沿着一第一方向与一第二方向分别产生一有效力,且该第一方向实质相对于该第二方向。该控制器电连接该加速度感测器与该力量产生器。该控制器取得并分析该加速度参数的绝对值与方向性,以根据该绝对值及该方向性驱动该力量产生器产生该相应的有效力,藉此平衡该第二壳体相对该第一壳体的振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71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