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同时气化法的多组分金属混杂纳米复合物制作方法及制作的多组分金属混杂纳米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27276.6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4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金喜连;洪锡龙;宋光燮;金鸿守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能源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2F9/28 | 分类号: | B22F9/28;C23C16/06;B01J23/89;B01J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地址: | 韩国305-3***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同时 气化 组分 金属 混杂 纳米 复合物 制作方法 制作 材料 | ||
1.一种多组分金属混杂纳米复合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第一金属前驱体及第二金属前驱体、在各自气化器内气化的步骤S1;
以非接触状态,在反应器内供应已气化的第一金属前驱体及第二金属前驱体的步骤S2;
加热上述反应器后维持恒温,而合成多组分金属混杂纳米复合物的步骤S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组分金属混杂纳米复合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金属前驱体与第二金属前驱体互不相同,
并选自由镍前驱体、钼前驱体、钯前驱体、铈前驱体以及钨前驱体组成的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组分金属混杂纳米复合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镍前驱体是乙酰丙酮镍(Ⅱ)、双(环戊二烯)镍或四(三氟膦)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组分金属混杂纳米复合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钼前驱体是六羰基钼或氯化钼(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组分金属混杂纳米复合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钯前驱体选自由醋酸钯(Ⅱ)、六氟乙酰丙酮钯(Ⅱ)或乙酰丙酮钯(Ⅱ)组成的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组分金属混杂纳米复合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铈前驱体选自由四(2,2,6,6-四甲基-3,5-庚二酮酸)铈(IV)、硝酸铈、二叔戊酰甲烷铈、氯化铈(III)组成的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组分金属混杂纳米复合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钨前驱体是六羰基钨或氯化钨(IV)。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组分金属混杂纳米复合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步骤S2中,反应器温度维持在第一和第二前驱体各自的沸点附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组分金属混杂纳米复合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步骤S2以利用运载气体在反应器内供应气化的第一和第二金属前驱体的方式进行,上述运载气体是氧气、氢气、氩气、氦气或氮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组分金属混杂纳米复合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步骤S3中,将反应器温度加热为600-1100℃范围的温度后,维持恒温。
11.一种多组金属混杂纳米复合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反应器内部布置载体的步骤S1;
提供第一金属前驱体及第二金属前驱体、在各自气化器内气化的步骤S2;
以非接触状态,在反应器内供应已气化的第一金属前驱体及第二金属前驱体的步骤S3;以及
加热上述反应器后维持恒温,而合成沉积在载体的多组分金属混杂纳米复合物的步骤S4。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沉积在载体的多组分金属混杂纳米复合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载体选自由碳纸、活性炭、碳黑、铝粉、铝板、硅粉、氧化钛粉、氧化锆粉、沸石以及镍箔和铝箔组成的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沉积在载体的多组分金属混杂纳米复合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金属前驱体与第二金属前驱体互不相同,
并选自由镍前驱体、钯前驱体、铈前驱体以及钨前驱体组成的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沉积在载体的多组分金属混杂纳米复合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镍前驱体是乙酰丙酮镍(Ⅱ)、双(环戊二烯)镍或四(三氟膦)镍。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沉积在载体的多组分金属混杂纳米复合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钼前驱体是六羰基钼或氯化钼(Ⅴ)。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沉积在载体的多组分金属混杂纳米复合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钯前驱体是醋酸钯(Ⅱ)、六氟乙酰丙酮钯(Ⅱ)或乙酰丙酮钯(Ⅱ)。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沉积在载体的多组分金属混杂纳米复合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铈前驱体选自由四(2,2,6,6-四甲基-3,5-庚二酮酸)铈(IV)、硝酸铈、二叔戊酰甲烷铈、氯化铈(III)组成的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能源技术研究院,未经韩国能源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727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练习上杆滑行的手指滑板玩具
- 下一篇:客车骨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