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用无机防火绝热板的烘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3579.0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8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曹志勇;张廷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恒和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3/347 | 分类号: | F26B3/347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林火城 |
地址: | 52317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无机 防火 绝热 烘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建筑节能领域使用的无机防火绝热板,特别涉及其所需生产工艺流程中的烘干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在膨胀玻化微珠、珍珠岩等无机轻质材料的应用多停留在工厂混合搅拌,制成半成品砂浆运到工地现场搅拌后涂抹上墙的方式,这种方式在技术层面上来说可控性太差,因为工地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墙体基层质量不一,还有气候、温度、湿度等原因,造成在工厂实验室很好的配方材料到了工地就变成不合格产品,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成型制品是目前解决前面问题的关键,但无机轻质骨料体积大、含水率高,材料在湿搅拌过程中的需水量也较大,试验结果表明普通砂浆在湿搅拌过程中的需水量一般在25重量份左右,而采用无机轻质材料作骨料的砂浆需水量要大于100重量份,所以轻质材料做成制品的最大技术难点就是生产过程中做到干燥状态较难,所以在工业化进程中容易出现生产线投资过高或手工作坊式加工业较多,很难形成规模效应。目前,国内以无机轻质骨料为主的板材制品烘干方式多采用电、煤、天然气等传统方式,其烘干原理为外部加热,让制品中的水分蒸发出来,以达到干燥状态。但膨胀玻化微珠等无机轻质材料的特性是进水快,出水慢,和海绵具备相同特性,而水泥制品在水化反应过程中如果大幅加温(经过试验超过80摄氏度),其强度会大幅降低,甚至会出现表面粉化状态,所以水泥制品的烘干温度只能调整到80摄氏度以下。另外膨胀玻化微珠、珍珠岩等无机轻质材料另外一种特性就是隔热性能优异,这也导致传统加热方式产生的热能很难穿透无机轻质材料形成的隔热层,所以在烘干过程中会出现前期效率很高,但材料表面固化后烘干效率大幅降低,甚至比置放在通风较好的环境下自然干燥效率更低,这也是无机轻质材料制品工业化进程中最大的障碍。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本发明有必要提供一种无机防火绝热板的烘干方法,包括n次微波加温和m次冷却步骤,微波加温和/或冷却步骤可以相互交替进行或单一步骤连续进行,首次微波加热时间为小于等于2分钟,n为1、2、3、4、5、6或7,m为1、2、3、4、5、6或7,n和m的取值各自独立。
进一步的,所述的首次微波加热时间为小于等于1.5分钟,优选为1分钟。;如果n大于等于3,则优选前三次的微波加热时间在3min以内。
进一步的,首次微波加热温度为50-60℃,优选为52-58℃,最优选为55℃。
进一步的,n≥2m-1,优选n≥2m,且至少两次微波加热是连续进行的。
进一步的,n为4,m为2,顺序为首次微波加温-二次微波加温-首次冷却-三次微波加温-四次微波加温-二次冷却;或者n为5,m为3,顺序为首次微波加温-二次微波加温-首次冷却-三次微波加温-四次微波加温-二次冷却-五次微波加热-三次冷却;或者n为6,m为3,顺序为首次微波加温-二次微波加温-首次冷却-三次微波加温-四次微波加温-二次冷却-五次微波加热-六次微波加热-三次冷却。
进一步的,首次微波加温温度为50-60℃,二次微波加温温度为60-70℃,首次冷却为1-10min冷却至常温,三次微波加温温度为50-60℃,三次微波加温温度为60-70℃,二次冷却为1-10min冷却至常温;如果有五次微波加热和六次加热以及三次冷却的话,五次微波加温温度为50-60℃,六次微波加温温度为60-70℃,三次冷却为1-10min内冷却至常温。
进一步的,包括制品静养、脱边模、养护、脱底模、n次微波加温、m次冷却步骤。
进一步的,所有的微波加热温度小于等于80℃,优选小于等于75℃,最优选小于等于70℃。
进一步的,无机防火绝热板成分包括珍珠岩、膨胀玻化微珠、陶瓷微珠、蛭石粒子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烘干后的无机防火绝热板达到绝干状态。一般而言,绝干状态下含水量小于5%、2%、1%或更小。
微波加温要根据产品中含水量大小调整各区温度,以保证产品在脱水过程中的强度损失率。其中脱边模的时间根据气温不同需控制在20~30min,制品静养时间应控制在24h内,每次微波加温在微波窑内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min,可选不超过5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恒和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恒和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35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