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密封接线座气密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2712.0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9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新;周勤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格致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6 | 分类号: | G01M3/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6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 接线 气密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接线座气密检测装置,属于测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密封接线座是用于给冰箱或空调等电器的压缩机提供外接供电电源的接口,由于使用环境的特殊性,需要密封接线座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在密封接线座出厂前,需要对每个密封接线座进行气密性检测,现有的用于检测密封接线座气密性的装置,通过向密封接线座提供一定的气压,并在密封接线座的上表面放满水,看是否有气泡产生,来观察其是否漏气,但是每次只能检测一个密封接线座,检测效率低下,影响密封接线座的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的密封接线座气密检测装置,一次能够检测多个密封接线座,且方便固定待检测的密封接线座,检测效率高,便于密封接线座的批量生产检测,设计简单,容易实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密封接线座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基板,所述检测基板上设有多个等间隔分布的用于放置密封接线座的管道,各管道的上部拧接用于固定密封接线座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顶部为开口结构,所述检测基板的一侧设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分别与各管道相联通,所述导气管上还设有气压表。
前述的一种密封接线座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纹路。
前述的一种密封接线座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的数量为六个,呈两排对称分布在检测基板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密封接线座气密检测装置在固定密封接线座固定套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纹路,方便固定或者取下密封接线座时,能够有效的防止遇水打滑,且一次能够检测多个密封接线座,提高检测效率,便于密封接线座的批量生产检测,设计简单,容易实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密封接线座气密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密封接线座气密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基板1,检测基板1上设有多个等间隔分布的用于放置密封接线座的管道2,本发明设计的管道2的数量为六个,呈两排对称分布在检测基板1上,能够一次测试六个密封接线座,提高检测效率,便于密封接线座的批量生产检测,各管道2的上部拧接用于固定密封接线座的固定套3,固定套3的顶部为开口结构,固定套3的顶部开口在检测时,需要注满水,检测基板1的一侧设有导气管4,导气管4分别与各管道2相联通,导气管4上还设有气压表5。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将待检测的密封接线座,分别放置在各管道2上,通过固定套3拧紧固定;然后向固定套3顶部开口注满水,通过导气管4向各管道2内输气,使在固定在管道2上的密封接线座产生气压,通过气压表5,当气压达到2.45Mpa时,若各管道2内的密封接线座的水中没有产生气泡,且对应的密封接线座气密性良好,符合出厂要求,反之,若管道2内的密封接线座的水中出现气泡,且对应的密封接线座气密性不符合出厂要求,气密性不合格。
所述固定套3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纹路,防滑纹路方便固定或者取下密封接线座时,能够有效的防止遇水打滑。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密封接线座气密检测装置在固定密封接线座固定套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纹路,方便固定或者取下密封接线座时,能够有效的防止遇水打滑,且一次能够检测多个密封接线座,提高检测效率,便于密封接线座的批量生产检测,设计简单,容易实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格致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格致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27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