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传感电极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2310.0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9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黄茹楠;宋来洲;栗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16 | 代理人: | 续京沙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传感 电极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传感电极在临床、食品、环境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发展、应用日益迅速和广泛。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种类繁多的化学物质不断进入生态环境,已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日益严重的危害。世界各国对各类化学物质的生物安全性都给予了高度关注,非常重视其环境毒理的测试和评价。目前,环境污染物的测定主要有物理化学测试技术和生物测试技术。传统的物理化学技术能定量分析污染物的成分和含量,但不能直接、全面地反映有毒物质对环境的综合影响。生物测试技术主要以水生生物、敏感植物和微生物为受试对象,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各类污染物的毒性测试研究,继而评价污染物的毒理性能。微生物具有机体小、种群数量大、生长繁殖快、保存简单方便、对环境变化反应快的优点,因而以其为受试对象的生物毒性测试能有效弥补物理化学测试技术存在的不足。虽然微生物对致毒污染物有着同高等动物类似的物理化学特征和酶作用过程,但由于对污染物致毒的耐受性等方面与人体以及其他高等生物存在差异,因而微生物毒性测试技术也不能较好地反映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以及其他高等生物的危害。开展水生生物和敏感植物的生物毒性测试,能定性表征污染物的毒性,但不能较好地反映出污染物致毒的整个过程。与上述技术相比,生物传感测试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在污染物浓度和分布发生变化时,生物机体的机能发生的相应变化。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环境污染物毒性生物传感测试研究领域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以碳纳米管、苯胺、吡咯、苯乙烯、丙烯酸、多巴胺、金属酞菁等为试剂,制备了各类生物传感电极,并将DNA、漆酶、乙酰胆碱酯酶等生物活性分子包埋和固定到电极上,采用循环伏安法、示差脉冲伏安法以及交流阻抗等测试技术,测定了重金属、农药等致毒污染物的浓度,评价了其环境毒性。它的不足之处:制备方法复杂、性能不稳定、不能有效提高微信号收集效率,且不能很好地揭示污染物对生物机体的毒害作用。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方法简单、性能稳定、能有效提高微信号收集效率,且能很好地揭示污染物对生物机体的毒害作用的一种生物传感电极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制作方法按以下步骤实现:
⑴取针身直径为0.18mm~0.25mm的针灸针,将其抛光、除油,依次用温度为80℃的热水、温度为室温的自来水和去离子水将其冲洗干净,然后在100℃时用烘箱将其烘干;
⑵把直径为0.2mm的漆包线两端用砂纸打磨,直至其两端露出长度为1cm~2cm的金属丝线,将其一端的金属丝线与上述针灸针的末端用锡焊焊接;
⑶将100质量份N,N-二甲基乙酰胺置于烧杯中,然后把15~18质量份的聚醚砜加入到N,N-二甲基乙酰胺有机溶剂中,控制溶液温度为80℃~90℃,均匀搅拌,待聚醚砜粉末充分溶解后,将上述溶液温度降至60℃~70℃,并保持溶液的温度为60℃~70℃,继续搅拌3个小时,生成聚醚砜成膜所用的成膜液;
⑷将针灸针的针柄与漆包线焊接的部位浸入到上述成膜液中,为确保电极绝缘,最好把距离该焊接部位3cm处的漆包线也浸入到上述成膜液中;30秒后将其取出,并迅速把浸泡成膜液的部位置于冷凝浴中成膜,该冷凝浴为经微滤膜处理后的自来水,水温为40℃~50℃;20分钟后将其取出,并晾干;
⑸取干燥棉花球用上述成膜液浸湿,用镊子夹住浸湿的棉花球,将上述成膜液均匀涂覆在针灸针的针身部位;为确保电极绝缘,最好把紧靠针身部位的部分针柄也应进行涂覆;
⑹涂覆后,将针灸针的针柄至针尖的部位完全、迅速置于冷凝浴成膜;20分钟后将其从冷凝浴取出,用蒸馏水将其洗净并使其自然晾干;
⑺待电极自然晾干后,将其置于烘箱中,控制烘箱的温度为60℃~80℃,3小时后将其取出,待电极温度自然冷至常温,将其放入冰箱内,保持1℃~5℃,保存备用。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性能稳定、能有效提高微信号收集效率,且能很好地揭示污染物对生物机体的毒害作用的一种生物传感电极的制备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生物传感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示意图中,生物传感电极主要包括有:针灸针1和漆包线2。其中,针灸针的针尾和漆包线中金属丝线用锡焊焊接。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23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喹唑啉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陶瓷烧结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