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波件的制备方法及吸波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1912.6 | 申请日: | 2013-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95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1/24 | 分类号: | B29C41/24;B29C41/32;C08L83/04;C08K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09 | 代理人: | 章社杲,孙征 |
地址: | 518034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波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器件制备领域,并且特别地,涉及一种吸波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元器件日益小型化,高度集成化,产生大量电磁干扰,使生活环境变得不健康,因此,对电磁噪音进行抑制的方法将产生很大的市场。吸波件可以对电磁噪音进行有效地抑制,例如,吸波件可以用于降低雷达波的反射、降低雷达信号对机载设备的干扰以及抑制低频信号对通讯设备的干扰等。因此,吸波件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而吸波件发展的总趋势是厚度更薄、质量更轻、吸收频带更宽、吸波能力更强。
在众多的吸波件中,由于可设计自由度大、易于展宽频带、降低面密度、适宜于工程应用、理论相对成熟等特点,多层吸波件得到了广泛研究。吸波件要实现良好的吸波效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入射的电磁波要尽可能多地被吸波件吸入而不被反射;
(2)吸波件要有损耗以吸收电磁波。
因此,需要设计具有阻抗渐变结构的多层吸波体,通过阻抗匹配层的匹配作用,使从空间入射的电磁波尽可能多地被吸波件吸入而被损耗吸收,以提高材料的宽带吸波性能。
现有的制备多层柔性吸波件的工艺主要是采用塑炼技术与硫化技术,如图1所示,制备多层塑炼吸波件的工艺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通过塑炼机(如图2所示)对硅橡胶和吸波剂进行塑炼;
步骤2,在塑炼过程中,利用人工操作打三角包和枕头包使硅橡胶和吸波剂掺杂均匀;
步骤3,在塑炼后形成单层的硅橡胶与吸波剂混合均匀的平板,再将单层平板在硫化机中硫化,其中,硫化条件可以包括两种情况:在温度165℃下硫化15min;或者在150℃硫化240min。
经过以上步骤的硫化产品的最大面积约为400*400mm2,即0.16m2,单台硫化机24小时的产量为0.96m2。采用塑炼技术制作吸波件所需时间较长,并且劳动强度大。
在现有技术中,可以采用流涎技术制备橡胶层保鲜隔离薄膜。制备工艺具体步骤可以包括:利用模头与单个或多个螺杆接通,然后不同螺杆挤出的不同特性的聚烯烃材料在模头中复合,可以形成同一模头流涎出复合材质的聚烯烃材料流涎膜。线性流涎模头同时流涎出相同或不同特性的熔融聚烯烃类料,经两根压辊热压,多根冷却辊冷却,一次热压复合固化成为具有多层不同特性的可以重复使用的橡胶层保鲜隔离薄膜。
针对相关技术中制作吸波件的工艺过于复杂并且不能连续生产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制作吸波件的工艺过于复杂并且不能连续生产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吸波件的制备方法,能够通过流涎工艺来生产吸波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吸波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硅橡胶与吸波剂按不同重量比混合成多种吸波浆料;以及
将所述吸波浆料通过流涎工艺形成吸波件。
优选地,将所述吸波浆料通过流涎工艺形成吸波件的步骤包括:对所述多种吸波浆料利用流涎机一层一层地进行流涎工艺,以形成叠层状吸波件。
优选地,所述硅橡胶含有一种或多种硅橡胶成分。
优选地,对所述多种吸波浆料利用流涎机一层一层地进行流涎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或重复以下步骤,直至形成最终的所述吸波件:
利用所述流涎机对所述多种吸波浆料之一进行流涎,以形成流涎层;以及
在所述流涎层上利用所述流涎机对所述多种吸波浆料中的另一吸波浆料进行流涎,以在所述流涎层上形成另一流涎层。
优选地,利用所述流涎机所进行的所述流涎工艺包括:
将所述吸波浆料或所述另一吸波浆料送料到传送带上;
通过相应的流涎刀将所述传送带上的所述吸波浆料或所述另一吸波浆料刮平成流涎层或另一流涎层;以及
对刮平的所述流涎层或所述另一流涎层进行加热固化。
优选地,所述流涎层和所述另一流涎层均处于未完全固化状态,直至最终的所述吸波件被完全固化。
优选地,将一种硅橡胶与吸波剂按比例混合成多种吸波浆料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硅橡胶与吸波剂按第一重量比混合成第一吸波浆料;以及
将所述硅橡胶与吸波剂按第二重量比混合成第二吸波浆料。
优选地,所述第一重量比和所述第二重量比在3:17至7:13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重量比为1:4,并且所述第二重量比为3: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19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组的充放电方法
- 下一篇:实现极化转换的超材料和极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