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溶洞多方位探测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9610.5 | 申请日: | 2013-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3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邓业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业灿 |
主分类号: | G01V3/00 | 分类号: | G01V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陈领 |
地址: | 510095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溶洞 多方位 探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溶洞探测领域,尤其是一种地下溶洞多方位探测法。
背景技术
在喀斯特溶洞发育的地区,建设各方为了保证建设工程的安全,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及时间进行工程场地的初步勘探、详细勘探及桩位的超前钻探,目的是查明场地及桩位下的溶洞及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体的发育情况。事实上,即使通过工程场地初、详勘及每根桩在成桩前采用一桩1-2孔超前钻探,但由于钻孔毕竟是一孔之见,也难以杜绝复杂条件下的灰岩场地仍存在大量的地下溶洞未被揭露及基础桩成桩后仍存在半边嵌岩、半边溶洞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快速、经济且准确的探测地下溶洞的地下溶洞多方位探测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地下溶洞多方位探测法,其步骤包括:
(1)在需要探测部位的地面上布设探测孔;
(2)在探测孔内布设供电电极A及测量电极M和测量电极N,探测孔地面布设供电电极B,在探测孔中按设定点距用测量电极M和测量电极N逐次测量测点O两端电压值Δu;当测量测点O电压值Δu时,所述供电电极A按设定电极距极差逐次扩大所述供电电极A与测点O之间的极距,并逐次记录测点O电压值Δu;同时记录供电电极A和供电电极B间的供电回路电流值I;
按以下计算公式求视电阻率ρs:
其中:Δu为测量电极M和测量电极N间的电压值(mv);
I为供电回路电流值(mA);
其中,系数的计算公式:
其中:AM为A极至M极的距离(m);
AN为A极至N极的距离(m);
BM为B极至M极的距离(m);
BN为B极至N极的距离(m);
(3)根据各测点实测到的ρs值,按下式计算出各测点Bρ(p)值及绘出各测点Bρ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业灿,未经邓业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96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