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挑架钢梁锚环重复利用的方法及所用锚环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04964.0 | 申请日: | 201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5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银克俭;谢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5/04 | 分类号: | E04G5/0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63003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挑架 钢梁 重复 利用 方法 所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挑架钢梁锚环重复利用的方法及所用锚环组件。属于建筑外挑架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建筑常采用外挑架进行施工,具体做法是在浇筑楼层板时,在楼层板内预埋用于固定外挑钢梁的U形锚环,按照国家建筑安全标准规定,每根外挑钢梁需要用三个U形锚环进行固定。目前的做法,U形锚环是一次性使用,使用完毕后将露出楼层板表面的U形锚环钢筋沿楼层板表面切断,切下来的钢筋只能当废钢筋处理,其余的U形锚环只能留在楼层板内。一栋建筑的施工需要成百上千个外挑钢梁,每根外挑钢梁使用三个U形锚环,三个U形锚环的成本为37.5元,光是U形锚环的成本就很可观。
目前的这种施工方法,所用的U形锚环为一次性使用,U形锚环不能二次利用,不但造成了材料的浪费,也增加了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外挑架钢梁锚环重复利用的方法及所用锚环组件。可节约材料消耗,降低施工成本。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外挑架钢梁U形锚环重复利用的方法,该方法在进行U形锚环施工时,在U形锚环的两根垂直直筋上分别套上一段塑料管,塑料管的长度应大于楼层板的厚度,将U形锚环的两根直筋垂直向上固定在楼层板的底模板上,然后再进行楼层板的浇筑;当外挑架使用完毕后,用木方压在露出楼层板混凝土表面的垂直直筋上,用铁锤向下击打,使U形锚环从楼层板底部退出混凝土达到回收再利用的目的。
前述方法中,所述塑料管套在U形锚环上之后用透明胶带将整个U形锚环连同塑料管缠绕包裹在一起,缠绕包裹时底部钢筋缠绕的透明胶带厚度大小上部的厚度,形成下大上小的形状,便于后期拆除。
前述方法中,所述将U形锚环的两根直筋垂直向上固定在楼层板的底模板上,是用铁钉将U形锚环临时固定在楼层板的底模板上。
前述方法中,所述进行楼层板的浇筑,在混凝土浇筑完初凝前,检查楼面U形锚环的预埋的位置和方向并及时进行调整。
前述方法中,所述U形锚环从楼层板底部退出混凝土后,用水泥浆对钢筋孔进行封堵。
前述方法所用的锚环组件,包括U形锚环,U形锚环的两根直筋端部设有螺纹; U形锚环的两根直筋之间设有角钢,U形锚环的两根直筋上分别设有塑料管、垫圈和螺母,塑料管位于角钢下方,垫圈和螺母位于角钢上方。
前述锚环组件中,所述U形锚环两根直筋上分别设有两个螺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适用于非有水房间外挑架的施工,在预埋U形锚环时,先在U形锚环的两根直管上套上塑料管,塑料管的高度大于楼层板的高度;另外在U形锚环的外面缠绕胶带纸,避免U形锚环的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在一起,当U形锚环使用完毕后,可以通过向下的外力将U形锚环从楼层板的底部取出,反复使用。本发明通过简单的方法,实现了U形锚环回收再利用的问题,可节约材料消耗,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锚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应用实例图。
图中的标记为:1- U形锚环、2-螺纹、3-角钢、4-塑料管、5-垫圈、6-螺母、7-楼层板、8-外挑钢梁、9-底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外挑架钢梁U形锚环重复利用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在进行U形锚环施工时,在U形锚环1的两根垂直直筋上分别套上一段塑料管4,塑料管4的长度应大于楼层板7的厚度,将U形锚环1的两根直筋垂直向上固定在楼层板的底模板9上,然后再进行楼层板7的浇筑;当外挑架使用完毕后,用木方压在露出楼层板混凝土表面的垂直直筋上,用铁锤向下击打,使U形锚环从楼层板底部退出混凝土达到回收再利用的目的。塑料管4套在U形锚环1上之后用透明胶带将整个U形锚环连同塑料管缠绕包裹在一起,缠绕包裹时底部钢筋缠绕的透明胶带厚度大小上部的厚度,形成下大上小的形状,便于后期拆除。将U形锚环的两根直筋垂直向上用铁钉将U形锚环临时固定在楼层板7底部的底模板9上。进行楼层板7的浇筑,在混凝土浇筑完初凝前,检查楼面U形锚环的预埋的位置和方向并及时进行调整。U形锚环从楼层板底部退出混凝土后,用水泥浆对钢筋孔进行封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49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式框架柱模板背楞体系
- 下一篇:外墙吊篮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