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流冲击式管道清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3779.X | 申请日: | 2013-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1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云斯宁;王吉尔;张仙梅;朱江;杜婷婷;杨晓胤;许海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8B9/032 | 分类号: | B08B9/032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流 冲击 管道 清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清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流冲击式管道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建筑领域起步晚,发展不均衡,所以大部分建国初期设计的房屋及市政排水系统相对而言不适合目前高速的发展状况,大部分市政管道都会出现被堵实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城市排涝,还常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并且随着城市化规模的扩大及人们对城市用水量、用水质量的大幅需求,市政排水量也越来越大,市政排水管道管径也随之大幅增加,目前我国市政排水管道管径大部分已达数米之大,大管径污水管道清淤工作也日益繁重。管道淤泥杂质有效及时的清理问题直接影响到管道的使用寿命及综合效益,对城市市政系统的正常运营产生巨大影响,甚至会危及整个市政系统的安全;及时有效地清除管道中的淤积泥沙是养护市政管道系统,维持市政系统正常运营的重要途径。排水管道清淤是一个目前国际范围内都在致力解决的难题,全球诸多城市的市政系统由于泥沙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而造成最终报废或即将报废,并且因为修缮难度大、费用高而严重影响城市正常运作;我国目前大中城市,也同样面临着泥沙浚淤问题,近期北京因暴雨而引发的洪涝警示该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市民的正常工作生活。
申请号为20092020656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大管径污水管道清淤系统的污水水位控制装置,其中提到:目前国内外主要清淤方法有绞车清淤法、高压水射流清淤法、水流清淤法、牵引拉拽法以及拦蓄冲洗门清淤等方法。这些方法大多是为小管径管道清淤设计,有些技术不适合在大管径管道内使用,有些技术运行成本偏高,清淤能力不足,存在二次污染和不能适应复杂地形条件等局限性。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并且其特点也限制了其本身工作的范围与能力。绞车清淤法适用于各种管径的管道,但该法需要人工下井送竹片,井下非常恶劣的工作环境给工人带来极大不便,危害工人健康,甚至危害工人生命,且实际清淤率较低,不到30%,所以目前该方法已经基本被淘汰;高压水射流清淤法由于其所配备的高压水射头相对于大管径排水管道断面来说尺寸偏小,所产生的高压水射流不能搅动整个管道断面内的沉积物,其造价和运行成本很高,难于普及且在清淤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清洁水,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水冲刷清淤法要求管道本身必须有一定流量,淤泥不宜过多(20%左右),且上游的水不能从其支路流走,同时保证不使上游水回流进入附近建筑物,适用范围也大为受限;牵引拉拽法通常用一定的工具将污泥杂质先拖拽到阴井中,拉拽后由工人从阴井中掏出污垢,这种清理疏通方式劳动强度大,对工人健康会产生影响,且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所以该方法目前基本不再用于市政管道的排污。
申请号为20092020656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大管径污水管道清淤系统的污水水位控制装置,其中还提到:另外还有通沟机清淤和sielwolf系统清淤,其中通沟机清淤要求管壁规则光滑且污物也不能太多,且在大管径管道中难以操作;而sielwolf清淤系统体积庞大且价格昂贵,使用也大为受限。
以上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不足,且都不太适合大管径污水管道清淤。所以目前急需一种结构简易、操作方便、清淤效率高、应用范围广的设备来填补该领域的空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水流冲击式管道清淤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使用操作简便,能量利用率高,加工制作成本及清淤费用低,施工噪声小,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流冲击式管道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和套装在所述外管内且与所述外管固定连接的内管,所述内管的后端内壁上设置有用于缩小所述内管的内径进而对流入所述内管的水流进行加速的水流加速机构,所述内管的前端位于所述外管内且固定连接有伸出到所述外管外且与所述外管卡合连接的喷头,所述喷头端部连接有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端部连接有射流喷嘴,所述内管与喷头连接的位置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水流产生水锤效应并推动管道清淤装置前进或控制水流从射流喷嘴中喷出的水流控制阀门机构,所述水流控制阀门机构包括阀座、设置在阀座上的阀孔和与阀孔相配合的阀芯,所述阀座固定连接在内管与喷头连接位置处内部,所述内管内设置有第一阀芯支架,所述喷头内设置有第二阀芯支架,所述阀芯的一侧通过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一阀芯支架连接,所述阀芯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二阀芯支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37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