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微波裂解厨余垃圾制取焦油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02837.7 | 申请日: | 2013-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1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茜;刘海力;徐青;李双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B53/00 | 分类号: | C10B53/00;C10B57/00;C10B57/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茂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微波 裂解 垃圾 制取 焦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余垃圾制取焦油工艺,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微波裂解厨余垃圾制取焦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日益增大和城市人口膨胀,城市生活垃圾的年排放量正以8-10%的速度在递增,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年排放量已超过2亿吨。城市生活垃圾急剧增加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制约可持续发展、影响废物管理和污染人类生存环境等。在众多的城市生活垃圾组分中,厨余垃圾最多,往往占垃圾总量的50%以上。数量庞大的厨余垃圾,不但其处理问题让社会头疼不已,而且由此伴生了“地沟油”、“垃圾猪”等各类食品安全问题。
厨余垃圾富含有机物,含水率高,易腐烂,容易滋长病原微生物、霉菌毒素等。目前,主要处理方式有填埋、焚烧、饲料化处理、堆肥等。各种处理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点,其中填埋法会产生大量沼气和渗沥液,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而且还会占用大量土地;焚烧法则由于厨余垃圾水分含量高,给焚烧处理带来困难,还会产生二噁英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饲料化处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堆肥法则存在处理周期长、成本高等缺点。
焦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分离出多种产品,例如奈、沥青、酚、蒽等等,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行业。此外,将焦油改性处理后可以部分代替汽油、柴油或者煤油,而作为发动机的原料;焦油与柴油按一定比例混合,也可以作为柴油的替代品使用。目前,焦油主要是在煤炭焦化过程中产生的,然而,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
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既能处理厨余垃圾又能制备焦油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廉价的利用微波裂解厨余垃圾制取焦油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利用微波裂解厨余垃圾制取焦油的方法,如下步骤:
(1)将厨余垃圾进行脱水处理后,在90℃的温度下干燥5小时,使其含水率<5%;将干燥的厨余垃圾装入微波裂解反应器进行反应,放入微波裂解炉内;通入氮气20min后,开始加热裂解,反应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2)将上述反应的挥发分经过一级冷凝装置,收集冷凝产物于收集瓶中;
(3)不凝结的气体产物用收集袋收集;
(4)使厨余垃圾的温度达到500℃以上,在无气体、液体产生时停止裂解;
(5)停止裂解5min钟后,收集瓶中的液体产物分成两层,上层是焦油,下层是红棕色的弱碱性液体,将上层焦油分离出装入储油瓶内。
本方法不需要对厨余垃圾粉碎及添加微波吸收剂,操作简单方便,厨余垃圾减量效果好,产生的固体残渣和不凝结气体也都是可利用的资源,无二次污染,为厨余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制取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将干燥的厨余垃圾装入微波裂解反应器,然后,放入微波裂解炉内。通入氮气20min后,开启微波裂解炉,微波功率的大小按照其与厨余垃圾的比值为13.33W/g设置。裂解过程中厨余垃圾最高温度为659℃,基本无气体、液体产生时关闭电源,微波裂解炉共工作12.50min,产生的焦油相对厨余垃圾的得率为20.30%,产生残炭相对厨余垃圾的得率为35.53%,产生可燃气体相对厨余垃圾的得率为28.73%。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除下述特征外,其他特征与实例1基本相同。
微波裂解炉的功率增加为16.67W/g。裂解过程中厨余垃圾最高温度为782℃,耗时9.20min,产生的焦油相对厨余垃圾的得率为15.00%,产生残炭相对厨余垃圾的得率为33.73%,产生可燃气体相对厨余垃圾的得率为37.17%。
实施例3:
本实施例除下述特征外,其他特征与实例1基本相同。
微波裂解炉的功率增加为20.00W/g。裂解过程中厨余垃圾最高温度为844℃,耗时5.90min,产生的焦油相对厨余垃圾的得率为18.90%,产生残炭相对厨余垃圾的得率为32.13%,产生可燃气体相对厨余垃圾的得率为39.27%。
上述实施例中所得的焦油,密度为0.96×103kg/m3,经GB/T384-1996标准检测,高位热值为32.33MJ/Kg。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28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