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2427.2 | 申请日: | 2013-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9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董凯;肖立新;陈志坚;龚旗煌;王丽娟;王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万润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C07D215/04;H01L5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致发光 材料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具体涉及一种含螺二芴和喹啉的小分子发光材料,并涉及该材料在蓝色荧光有机电致发光领域的应用。
背景技术
作为新一代平板显示技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因为具有主动发光、响应快、可视角度大,可实现柔性显示及制作工艺简单等优点,使其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的最有利竞争者,受到学术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由于各界多年来的持续投入和不懈努力,有机电致发光技术有了极大地发展,现如今,已经有很多基于OLED显示技术的商品实现了产业化。
目前阻碍OLED实用化和市场化的关键问题是器件的发光效率较低、工作寿命短、量产难度大。开发高效率与量产性稳定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探索新的器件制备工艺、优化器件结构、提高器件效率和寿命及探索彩色化的最佳方案等,仍然是研究工作的主要目标。
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材料主要包括电极材料、载流子传输材料、发光材料。电极材料分为阴极材料和阳极材料,载流子传输材料包括电子传输材料和空穴传输材料。发光材料在OLED中是最重要的材料,一般有机发光材料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高量子效率的荧光特性,荧光光谱主要分布在400-700nm的可见光区域内;
②良好的半导体特性,即具有高的导电率,能传导电子,或能传导空穴,或者两者兼有;
③良好的成膜性,在几十纳米厚度的薄层中不产生针孔;
④良好的热稳定性。此外,材料的光稳定性也很重要。
为了实现全彩显示,分别需要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发光材料。目前,红光材料和绿光材料已经能够满足实用化的需要,而高效稳定的蓝色发光材料仍然较少,且存在着发光效率较低,使用寿命相对较短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展。
在OLED研究中,蓝色发光材料是必需的,其本身可以作为发光层制备三基色之一的蓝光OLED,还可以将其他发光材料掺杂在蓝色发光材料中获得绿色和红色的发光器件。蓝色发光材料一般具有宽的能隙,且其电子亲和势(EA)和第一电离能(IP)要匹配。蓝色发光材料在分子设计上要求材料的化学结构具有一定程度的共轭,但分子的偶极矩不能太大,否则发光光谱容易红移至绿光区。目前蓝色发光材料主要有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芳香型蓝光材料、芳胺类蓝光材料、有机硼类蓝光材料以及其他蓝光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本发明化合物作为蓝色荧光发光材料,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能得到高效蓝光的新型电致发光材料。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致发光材料,具有如下式1所示的结构:
式1
其中,所述R为以下结构式中的任意一种:
R1选自氢、1~5个碳的烷基、含氧烷基、环烷基、烯基、酯基、酰胺基、三氟甲基、苯、联苯、氰基、硝基、醛基、氨基、羟基、杂环化合物、卤素中的一种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R2选自氢、1~5个碳的烷基、含氧烷基、环烷基、烯基、酯基、酰胺基、三氟甲基、苯、联苯、氰基、硝基、醛基、氨基、羟基、杂环化合物、卤素中的一种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R3选自氢、1~5个碳的烷基、含氧烷基、环烷基、烯基、酯基、酰胺基、三氟甲基、苯、联苯、氰基、硝基、醛基、氨基、羟基、杂环化合物、卤素中的一种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R4选自氢、1~5个碳的烷基、含氧烷基、环烷基、烯基、酯基、酰胺基、三氟甲基、苯、联苯、氰基、硝基、醛基、氨基、羟基、杂环化合物、卤素中的一种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其中,R1、R2、R3和R4中至少有一个选自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1~5个碳的烷基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中的一种;
进一步,所述含氧烷基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中的一种;
进一步,所述环烷基为环丙烷、环丁烷、环戊烷、环己烷、环庚烷、环辛烷中的一种;
进一步,所述烯基为乙烯基、丙烯基、烯丙基中的一种;
进一步,所述酯基为甲酯、乙酯、丙酯、正丁酯、异丁酯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万润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烟台万润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24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