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著改善高强铝合金变形能力和力学性能的处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300924.9 | 申请日: | 2013-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3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 发明(设计)人: | 侯陇刚;刘明荔;史金涛;崔华;张济山;庄林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2F1/04 | 分类号: | C22F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著 改善 高强 铝合金 变形 能力 力学性能 处理 方法 | ||
1.一种改善高强铝合金变形能力和力学性能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采用高强铝合金的铸坯或热轧板坯为初始材料,将所述铸坯或热轧板材进行固溶或/和退火软化处理;其中,所述高强铝合金为Al-Zn-Mg-Cu系高强铝合金或Al-Mg系合金;所述铝合金为Al-Zn-Mg-Cu系高强铝合金的固溶处理温度为450-490℃,处理时间为2-24小时,出炉后水淬;所述Al-Mg系合金的固溶处理温度为490-550℃,处理时间为2-24小时,出炉后水淬;所述退火软化处理温度为200-420℃,处理时间为1-10小时,出炉后水淬或空冷;
步骤1.2)将经过步骤1.1铸坯或热轧板坯进行表面铣削,将铣削后的铸坯或热轧板坯置于低温或超低温冷却预处理介质中处理10-120分钟后备用,其中,所述冷却预处理介质的温度为-196℃至-50℃;
步骤1.3)将经过步骤1.2)处理后的所述铸坯或热轧板坯利用同步或异步轧机进行多道次轧制加工,且每道次轧制前板材均经低温或超低温冷却预处理介质中处理10-60分钟后,得到超高强铝合金板材,其中,轧制过程中每道次变形量为5-30 %,累积轧制变形量达到50-95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1.4)将经上述步骤处理过的超高强铝合金板材在高温下进行再结晶退火处理,使轧态纤维组织变为再结晶组织,随后对再结晶态板材进行时效强化处理或直接低温时效强化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预处理介质为液氮或液氮-酒精混合液、液氮-丙酮混合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3中经低温或超低温冷却轧制后的铝合金板材在空气中逐渐升温至室温或迅速置于18-25℃的水中升温至室温。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结晶退火处理温度为430-480 ℃,处理时间为10-120分钟,出炉后水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效处理采用T6、T73、T76或T77工艺。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低温时效处理采用一步或两阶段时效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步低温时效处理工艺为:
在温度为80-130 ℃,处理时间为2-72小时,出炉后水淬或空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阶段低温时效处理工艺为:第一阶段处理温度为40-70 ℃,处理时间为4-10小时;
第二阶段处理温度为70-120℃,处理时间为2-12小时,出炉后水淬或空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阶段低温时效处理中第一阶段处理完后随炉直接升温至第二阶段处理温度,升温速率为2-10 ℃/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092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轴锁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吩嗪-1-甲酰肼生物杀菌剂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