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矿用全自动化学预沉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99394.0 | 申请日: | 2013-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1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伟;蒋春燕;夏源;艾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源泰恒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214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全自动 化学 预沉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净化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矿用全自动化学预沉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同时我国也是采煤大国,煤炭能源占据了能源总量的67.3%,煤炭的开采使地下水资料受到很大的污染,大量煤层颗粒、岩石粉尘、悬浮物、人为污染进入水中,矿井排放大量超标废水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容易造成水质污染、地下水系统破坏,甚至无生产、生活水源,因此科学合理的处理矿井废水就显的十分重要,传统的净化装置安装周期长、成本高,投加絮凝剂后往往由于反应时间不够(现国内大部分净水器的反应时间相对较短,短的T=4min;中的T=8min;长的也不过12min),因而其出水效果不是很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要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反应时间长.出水指标优的矿用全自动化学预沉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新型的矿用全自动化学预沉器,包括反应区、澄清分离区和作业平台附属件,所述的反应区设有进水口、隔槽以及过水孔,所述的隔槽下方设有反应排泥斗,反应排泥斗底端开设有反应排泥口;所述的澄清分离区设有出水口、出水堰以及填料支架,填料支架上方铺设有斜管填料,澄清分离区下方开设有沉淀排泥斗,沉淀排泥斗底端开设有沉淀排泥口。
进一步所述的反应排泥斗倾斜角度为65°-69°。
进一步所述的沉淀排泥斗倾斜角度为50°-52°。
进一步所述的出水堰为锯尺形,间隙为80cm-100cm。
进一步所述的斜管填料采用玻璃钢或PVC材料。
有益效果:
本发明对煤尘颗料增加了混凝反应时间通过全自动净水器反应段的结构改进,强化了废水流态的变化,使混凝反应更彻底,沉淀效果更明显.通过设置斜管,增加悬浮物絮状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表面负荷,实现了对悬浮物的快速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1、反应区 2、澄清分离区 3、进水口 4、出水口 5、出水堰 6、隔槽 7、斜管填料 8、反应排泥斗 9、反应排泥口 10、沉淀排泥斗 11、填料支架 12、沉淀排泥口 13、作业平台附属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的矿用全自动化学预沉器,包括反应区1、澄清分离区2和作业平台附属件13,所述的反应区1设有进水口3、隔槽6以及过水孔9,所述的隔槽6下方设有反应排泥斗8,反应排泥斗8倾斜角度为69°,反应排泥斗8底端开设有反应排泥口9;所述的澄清分离区2设有出水口4、出水堰5以及填料支架11,出水堰5为锯尺形,填料支架11上方铺设有斜管填料7,斜管填料7采用玻璃钢,澄清分离区2下方开设有沉淀排泥斗10,沉淀排泥斗10倾斜角度为52°,沉淀排泥斗10底端开设有沉淀排泥口12。
本发明对煤尘颗料增加了混凝反应时间通过全自动净水器反应段的结构改进,强化了废水流态的变化,使混凝反应更彻底,沉淀效果更明显.通过设置斜管,增加悬浮物絮状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表面负荷,实现了对悬浮物的快速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源泰恒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源泰恒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93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