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滑动式水密门液压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96874.1 | 申请日: | 2013-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9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黄浩;陈龙;詹小三;黄梦雨;潘东东;刘东昇;李中心;包锦亮;张善峰;殷灌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德林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43/30 | 分类号: | B63B43/30 |
代理公司: | 无锡大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8 | 代理人: | 郭丰海 |
地址: | 21419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动 水密 液压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密门控制装置。具体说,是用来控制舰船上水密门打开或关闭用的液压控制装置,尤其适用于滑动式水密门上。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一些舰船上,大都采用液压控制装置来实现滑动式水密门的打开或关闭。传统的液压控制装置是在水密门的门页内外侧分别设置电动液压泵站和手动液压泵站,一个水密门需要两套液压控制装置,需要的液压元件较多,不仅占据空间大,而且结构笨重。又由于一个水密门需要两套液压控制装置,不仅经济性不高,而且操作起来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滑动式水密门液压控制装置。这种滑动式水密门液压控制装置,结构简单,占据空间少。采用这种滑动式水密门液压控制装置,经济性高、便于操作。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滑动式水密门液压控制装置包括上油缸、下油缸和油箱,其特点是上油缸和下油缸设置在门页的一个竖边外侧,上油缸与下油缸的活塞杆间相平行,两活塞杆外端呈同向布置并铰接在滑动式水密门的门页上。上油缸与下油缸的有杆腔间、上油缸与下油缸的无杆腔间均借助油管相连通,油箱与上油缸和下油缸的有杆腔间有手动液压泵和电动液压泵。所述手动液压泵的进油口通过第一单向阀与油箱相通,手动液压泵的出油口通过第二单向阀与上油缸和下油缸的有杆腔相通;所述电动液压泵的进油口与油箱连通,电动液压泵的出油口依次通过第三单向阀、第四单项阀和电磁换向阀与上油缸和下油缸的有杆腔相通;上油缸和下油缸与油箱间有手动换向阀,手动换向阀的进油口P与上油缸和下油缸的有杆腔连通,手动换向阀的出油口A与上油缸和下油缸的无杆腔连通,手动换向阀的回油口T与油箱连通。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电磁换向阀7与第四单向阀间接有节流阀6。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手动换向阀的回油口T与第三单向阀的出油口和第四单项阀的进油口间有溢流阀,溢流阀的回油口T与手动换向阀的回油口T相通,溢流阀的进油口P与第三单向阀的出油口和第四单向阀的进油口相通。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第三单向阀的出油口和第四单向阀的进油口处接有蓄能器,所述蓄能器为油罐。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溢流阀的进油口P与第三单向阀的出油口和第四单项阀的进油口间接有压力表。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溢流阀的进油口P与第三单向阀的出油口和第四单项阀的进油口间依次接有压力表和压力控制器。
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电动液压泵的进口与油箱间有过滤器。
采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由上述方案可以看出,由于上油缸和下油缸设置在门页的一个竖边外侧,上油缸与下油缸的活塞杆间相平行,两活塞杆外端呈同向布置并分别铰接在门页的上边和下边。上油缸与下油缸的有杆腔间、上油缸与下油缸的无杆腔间均借助油管相连通,油箱与上油缸和下油缸的有杆腔间有手动液压泵和电动液压泵。所述手动液压泵的进油口通过第一单向阀与油箱相通,手动液压泵的出油口通过第二单向阀与上油缸和下油缸的有杆腔相通。所述电动液压泵的进油口与油箱连通,电动液压泵的出油口依次通过第三单向阀、第四单项阀和电磁换向阀与上油缸和下油缸的有杆腔相通;上油缸和下油缸与油箱间有手动换向阀,手动换向阀的进油口P与上油缸和下油缸的有杆腔连通,手动换向阀的出油口A与上油缸和下油缸的无杆腔连通,手动换向阀的回油口T与油箱连通。集电动控制装置和手动控制装置于一体,且整套液压控制装置设置在水密门的一侧,使用的液压元件较少,使得结构比较简单,占据空间少。又由于使用的液压元件少,不仅经济性高,而且容易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滑动式水密门液压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德林船舶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德林船舶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68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