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铬铁矿烧碱液相氧化完成液的分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96637.5 | 申请日: | 2013-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8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余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华强 |
主分类号: | C01G37/14 | 分类号: | C01G3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15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铬铁矿 烧碱 氧化 完成 分离 方法 | ||
本申请,是对原申请:2013102810460的补充和替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铬酸盐,特别是铬酸钠或重铬酸钠的制造。
发明的背景
从19世纪初以来,从铬铁矿制备铬酸钠或重铬酸钠的传统方法(参考文献①、②、③),一直是用纯碱(Na2CO3)对铬铁矿进行固相高温焙烧的方法。由于Na2CO3与铬铁矿的反应必须在高温(900──1200℃)下进行:
4FeO·Cr2O3 + 8Na2CO3 + 7O2 = 8Na2CrO4 + 2Fe2O3 + 8CO2, (1)
而生成物铬酸钠(Na2CrO4)的熔点为792℃,为避免熔化的铬酸钠使物料结块、结疤甚至粘住焙烧窑炉壁,同时使铬铁矿中的铝、硅等杂质形成不溶于水的物质留在固相中,焙烧物料中必须加入大量石灰石、白云石作稀释料,从而造成此法物耗高(铬的回收率70──80%,Na2CO3利用率按生产红矾钠计只有30%-40%,按生产铬酸钠计为60%-80%)、能耗高,而且每吨重铬酸钠(即红矾钠,Na2Cr2O7·2H2O)产品产生2.5──3.0吨渣,造成严重铬污染。
虽然后来改进的无钙焙烧法,即用“返料渣”代替石灰石、白云石作稀释料,使整个焙烧物料中,低熔点的铬酸钠所占比例不超过20%,从而保证物料在高温下不结块、结疤、粘壁。这样,可以大大地减轻铬污染,产渣量只有0.7-0.8吨/吨红矾钠,渣中Cr6+(以Na2Cr2O7·2H2O计)<0.2%。但无钙焙烧法的物耗、能耗仍很高:其碱耗比传统焙烧法还高约10%,能耗也高于传统的焙烧法。
近年来,人们在探索用烧碱(NaOH)的液相氧化(或称三相氧化)法,由铬铁或铬铁矿制备铬酸钠或重铬酸钠的方法:
4FeO·Cr2O3 + 16NaOH + 7O2 = 8Na2CrO4 + 2Fe2O3 + 8H2O (2)
由于烧碱的活性远高于纯碱,所以反应可在较低温度(150──450℃)进行。但由于NaOH熔点只有318-319℃,铬铁或铬铁矿的烧碱氧化很难在固相进行,所以,迄今为止,铬铁或铬铁矿的烧碱氧化都在液相进行。烧碱浓度必须很高,一般在30%──100%。其中当NaOH在80%以下时,液相为NaOH溶液;当NaOH浓度高于80%时,液相为NaOH熔融物,此时又称为熔盐氧化。铬铁或铬铁矿作为固体,悬浮在NaOH溶液或NaOH熔融物中,通入空气或富氧空气进行氧化,所以又称为三相氧化。而为了使液相氧化(三相氧化)顺利进行,要求液固比至少大于3,这样,烧碱就必须大量过量(至少比理论过量4-6倍以上)。用这种方法,铬的回收率可达90%-98%。例如重庆昌元化工有限公司的CN102139921A(一种连续液相氧化反应塔生产铬酸盐的制备工艺)、天津派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CN101508466( 铬酸盐的高效、节能、清洁的制造方法)、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CN101659444(一种铬铁矿制备铬酸钠的清洁生产方法)和CN101817561A( 一种铬铁矿加压浸出清洁生产铬酸钠的方法)和CN102001708A(一种铬铁矿液相氧化生产铬酸钠的清洁生产方法)、 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的CN1226512( 铬酸钠的清洁生产方法)、重庆民丰化工有限公司的CN102320661(三相催化氧化制备可溶性铬酸盐的工艺)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华强,未经余华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66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送料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轨道车辆转向架检测生产线的子母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