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斜切边型内衬层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94915.3 | 申请日: | 2013-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3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9/02 | 分类号: | B60C9/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99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斜切 内衬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的内衬层结构,尤其是一种斜切边型的内衬层结构,属于轮胎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轮式车辆奔驰于高速公路上,既要快速又要安全而且还要节能,这其中轮胎内衬层起着重要的作用。轮胎的内衬层主要包括两个:一、气密层,此层胶料胎里起着气密性和与内胎接触的作用;二、过渡层,此层胶料起着连接气密层与胎体的关系。设计合理的内衬层能提高轮胎气密性与安全性,起到多拉快跑的高效率运输作业。
目前各轮胎企业中,轮胎过渡层2与气密层1的粘合一般采用叠加形式(如图1、图2所示),但由于过渡层2与气密层1的边缘一般形状为矩形或半圆形,在叠加后边缘处易产生台阶,在轮胎生产过程中此处易存气,从而破坏轮胎的气密性以及产生存在质量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斜切边型内衬层结构,解决了内衬层边缘在叠加过程中易产生的台阶造成的存气现象,提高了轮胎检验合格率以及保证轮胎的气密性。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斜切边型内衬层结构包括叠加在一起的气密层和轮胎过渡层,轮胎过渡层内侧与气密层的外侧紧密贴合,其特征是:气密层的端部设有由内向外厚度逐渐变薄的气密层斜切口,轮胎过渡层的端部设有由内向外厚度逐渐变薄的轮胎过渡层斜切口。
进一步的,气密层的中心线和轮胎过渡层的中心线重合
进一步的,气密层和轮胎过渡层沿着各自的中心线左右对称。
进一步的,气密层和轮胎过渡层从中心线向两边厚度逐渐变小。
进一步的,轮胎过渡层的长度大于气密层的长度。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解决了由于内衬层边缘在叠加过程中易产生的台阶造成的存气现象,提高了轮胎检验合格率以及保证了轮胎的气密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内衬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内衬层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气密层、2-轮胎过渡层、3-气密层斜切口、4-轮胎过渡层斜切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发明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3~4所示,本发明主要包括叠加在一起的气密层1和轮胎过渡层2,轮胎过渡层2内侧与气密层1的外侧紧密贴合,气密层1的内侧与轮胎的内胎接触。
气密层1的端部设有由内向外厚度逐渐变薄的气密层斜切口3,轮胎过渡层2的端部设有由内向外厚度逐渐变薄的轮胎过渡层斜切口4。
所述气密层1的中心线和轮胎过渡层2的中心线重合,气密层1和轮胎过渡层2沿着各自的中心线左右对称。
所述气密层1和轮胎过渡层2从中心线向两边厚度逐渐变小。
所述轮胎过渡层2的长度大于气密层1的长度。
本发明所述的内衬层结构沿长度方向贴合在轮胎胎体的内侧,轮胎过渡层与气密层端部采用斜切边形式替代矩形或半圆形,便于轮胎生产过程中内衬层滚压过程中的排气,解决了由于内衬层边缘在叠加过程中易产生的台阶造成的存气现象,提高了轮胎检验合格率以及保证了轮胎的气密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49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挂车用轮边缓速器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风机罩底部装配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