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棉花挥发性化合物的新用途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290343.1 申请日: 2013-07-02
公开(公告)号: CN103348976A 公开(公告)日: 2013-10-16
发明(设计)人: 冯宏祖;王兰;姚永生;熊仁次;张进;魏晓 申请(专利权)人: 塔里木大学
主分类号: A01N35/02 分类号: A01N35/02;A01N27/00;A01N37/02;A01P19/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843300 新疆维吾尔*** 国省代码: 新疆;6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棉花 挥发性 化合物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棉花挥发性化合物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天敌昆虫是一类寄生或捕食其它昆虫的昆虫。它们长期在农田、林区和牧场中控制着害虫的发展和蔓延。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是一项特殊的防治方法,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我国天敌昆虫的扩繁与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从国外引进的防治苹果绵蚜虫的日光蜂,防治吹绵蚧的澳洲瓢虫、孟氏隐唇瓢虫,防治温室白粉虱的丽蚜小蜂,防治李始叶螨的西方盲走螨,防治二斑叶螨的智利小植绥螨,防治松突圆蚧的花角蚜小蜂,防治天牛的管氏肿腿蜂和川硬皮肿腿蜂等。70年代以来,我国已成功地人工大量饲养赤眼蜂、平腹小蜂、草蛉、七星瓢虫、丽蚜小蜂、食蚜瘿蚊、小花蝽、智利小植绥螨、西方盲走螨、侧沟茧蜂等捕食或寄生性天敌昆虫。也已有许多研究工作的基础,但目前真正投入大规模生产的仅赤眼蜂、平腹小蜂。根据天敌昆虫的取食特点,又分为捕食性天敌昆虫和寄生性天敌昆虫两大类群。捕食性天敌昆虫在其发育过程中要捕食许多寄主,而且通常情况下,一种捕食天敌昆虫在其幼虫和成虫阶段都是肉食性,独立自由生活,都以同样的寄主为食,如螳螂目的螳螂和鞘翅目的瓢虫科的绝大多数种类。寄生性天敌昆虫几乎都是以其幼虫体寄生,其幼虫不能脱离寄主而独立生存,并且在单一寄主体内或体表发育,随着寄生性天敌昆虫幼体的完成发育,寄主则缓慢地死亡和毁灭。而绝大多数寄生性天敌昆虫的成虫则是自由生活的,以花蜜、蜜露为食,如膜翅目的寄生蜂和双翅目的寄生蝇类。

植物在受到植食性昆虫的攻击后,会表现出对植食性昆虫的诱导抗性,并改变体内生理代谢,释放出引诱天敌昆虫聚集的挥发性物质,这种挥发物可以作为化学信号,在天敌寻找害虫捕食或寄生的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使植物达到自我防御的目的.如日本的Takeshi Shimoda等研究发现,菜豆受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危害后,释放出的挥发性物质能吸引二斑叶螨的天敌昆虫塔六点蓟马(Scolothrips takahashii)。据ReedHC等报道,菜蚜茧蜂(Diaeretiella rapae)对正常小麦和甘蓝的气味没有反应,但对俄罗斯麦蚜为害的小麦、甘蓝蚜为害的甘蓝的气味有较强烈的趋性行为反应.据统计,目前已经在黄瓜、玉米、山楂、茶树、甘蓝、棉花、苹果等29种植物与叶螨、夜蛾、尺蠖、金龟子等害虫及其天敌间发现了三营养层次的化学信息联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棉花挥发性化合物的新用途。通过该方法,提高了天敌昆虫的诱集率,减少了有害昆虫对农作物,植物的危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将棉花挥发性化合物的新用途,将棉花挥发性化合物用于引诱天敌昆虫,以控制害虫。

更进一步地,所述棉花挥发性化合物为α-蒎烯、2,6-二甲基-2,4,6-辛三烯、β-月桂烯、石竹烯、金合欢烯、壬醛、癸醛、己酸、己醛、3-辛酮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棉花挥发性化合物为癸醛。

更进一步地,所述棉花挥发性化合物为2,6-二甲基-2,4,6-辛三烯。

更进一步地,所述棉花挥发性化合物为金合欢烯,壬醛,己酸,3-辛酮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经过大量实验,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蚜茧蜂、菱斑巧瓢虫、多异瓢虫三种天敌对上述棉花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蚜茧蜂、菱斑巧瓢虫、多异瓢虫对上述棉花挥发物的反应率较大,达到65%以上,引诱率也较大,达到5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列出了天敌对不同味源物的选择反应,图中I、II、III分别为蚜茧蜂、菱斑巧瓢虫、多异瓢虫;横轴为10种不同挥发性化合物;“*”表示配对T检验差异显著(P<0.05),“**”表示配对T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横轴为不同挥发性化合物,1.α-蒎烯2.2,6-二甲基-2,4,6-辛三烯3.β-月桂烯4.石竹烯5.金合欢烯6.壬醛7.癸醛8.己酸9.己醛10.3-辛酮;

图2为不同信息化合物田间诱捕效果比较,其中1-10为挥发性化合物种类:1.α-蒎烯2.2,6-二甲基-2,4,6-辛三烯3.β-月桂烯4.石竹烯5.金合欢烯6.壬醛7.癸醛8.己酸9.己醛10.3-辛酮,11.对照。图2中小写字母不同表示信息化合物诱捕效果之间差异显著(P<0.05),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具体实施方式

测试了10种实施例,即不同挥发物对天敌的行为反应,列于表1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塔里木大学,未经塔里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03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